按照“装备一代、发展一代、探索一代”的战斗机发展逻辑,在“台风”“阵风”等战斗机的辉煌时代过后,欧洲在战斗机研发方面陷入长时间停滞。
缺席五代机研发的一些欧洲国家,试图通过研发更先进战斗机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本国航空工业水平整体跃升,在抢占未来空战制高点的同时,为“欧洲防务一体化”注入新的强大活力。
自英国“脱欧”后,法国成为欧盟航空工业中心,自然渴望主导联合项目,维持其领先地位;德国航空工业受战后断裂影响延续至今,但作为欧洲经济强国,其基础工业实力雄厚,显然不再满足于普通参与者的角色,意图在“未来空中作战系统”中拥有更大话语权;英国虽然对“欧洲防务一体化”并不感兴趣,但F-35战斗机项目也使其饱尝受制于人之苦,与其陷入进退两难的五代机研发窘境,不如大胆迈出自主研发六代机的步伐。
实际上,上一代“欧洲联合战斗机”项目进展颇为不顺。享誉欧洲的“台风”“阵风”战斗机,原本都是“欧洲联合战斗机”项目的产物。当时,法国和其他国家的技术分歧太大,索性“跳”出来“单干”,自行研制出“阵风”战斗机,而德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四国则继续开展合作,联合推出“台风”战斗机。虽然这两种战斗机都达到了四代机标准,但实际上并没有完成预期目标。
这种“分裂”让欧洲各国遭受损失。在以往合作中,英、法联合研发航空发动机,双方在交换技术中都能获益。“散伙”后,法国虽然独立研制出“阵风”战斗机,但为此付出了昂贵的经济成本,一度陷入“本国用不起,外国买不起”的尴尬局面。对于参与项目的其他国家而言,失去法国的加盟,意味着飞行控制系统等领域自研难度增加。
如今,在欧洲研制六代机项目中,法国牵头的“未来空中作战系统”是“阵风”战斗机的延续,英国领衔的“暴风”六代机项目则是“台风”战斗机的继承。可以说,各国新研战斗机计划都是综合考量多重因素后作出的决策。看似有些“杂乱”的背后,实则是技术驱动武器装备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