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理解“节约”的三层战略含义
http://www.CRNTT.com   2020-10-03 08:45:57


 
  节约资源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节约土地、能源、淡水、矿产资源,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资源节约有两层含义,一是相对浪费而言,节约资源消耗绝对量;二是通过采取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资源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问题。中国很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人均国土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大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矿产资源大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约21%,原油对外依存度近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坚持节约优先的治理方针,才能从源头上扼制资源无度消耗,以合理开发和效率提升并举保证资源持续供应。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但节约更需“开源”,因为仅仅靠“节约”是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需求的,所以在坚持节约的同时,更要积极“开源”,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突破资源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

  厉行节约与促进消费并行不悖

  文章分析,我们对于节约的理解,除了减少浪费,更多地是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当今的节约已不同于以往的过“苦日子”,而是提倡在享受的过程中降低消耗资源,即在保证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浪费。要在全社会形成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文化氛围,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习惯。

  节俭并没有否定消费的意义。消费是经济发展的目的,而节约则是让人们以更低的成本消费更多的商品的有效手段,因此,扩大消费与厉行节约的目的具有一致性。扩大消费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而厉行节约的目的是使人们做到对有限资源的合理使用,使其效用最大化。提高消费质量,优化消费结构,可以促进经济良性循环,但前提是贯彻节约原则,使得消费和生产在良性循环中保持动态平衡。

  生产和消费是经济运行系统的核心环节。在一般情况下,当有了可支配收入预算约束后,受收入的约束,不同偏好下的消费选择就是一种节制和调节。但无论怎样的消费选择形成的消费支出都必须适度,即量力而行。随着中国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加快,以节约、理性、安全为内涵的绿色消费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7.8%,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已连续8年上升。尤其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引导并满足社会大众消费需求是守好扩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新发布的政策报告认为,综合考虑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后绿色复苏的形势,中国政府应将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通过“十四五”规划全面推动相关实践。

  践行节约理念,培养绿色消费,既要与客观资源和环境国情相适应,不铺张浪费,守住资源利用上线,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又要与社会物质生产能力相匹配,不做超前消费,以高层次的物质产品需求和生态产品需求倒逼生产方式转型,通过衣食住用行的全方位变革发掘绿色生产新动能,惠及就业和长期经济增长。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