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社记者专栏 ->> 林艳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社评:香港具湾区心态才能抓住由治及兴机遇
http://www.CRNTT.com   2023-05-08 00:12:18


 
  尽管这些心态的具体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其背后的根源却是一致的,那就是缺乏湾区共同体的意识。一旦缺乏这种意识,就会难以看清机遇、难以拥抱机遇、甚至会把机遇看成威胁;一旦缺乏这种意识,就难以实现协调发展,就难以保持融入定力,就难以发挥比较优势。特别是过往的实践显示,这些不良心态既可能导致社会心态畸变乃至成为社会政治动荡的诱因,也有可能导致发展决策不科学不经济乃至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问题,因此,与今后大湾区建设中遇到的具体技术性障碍相比,更应时刻警惕和化解这些不良心态,避免其成为香港有效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拦路虎”。

  第三,积极健康的湾区心态应具备三要素,有好心态就会有好机遇。

  展望未来,香港应该秉持怎样的心态参与大湾区发展?我们认为,首先,要建立起湾区概念、湾区视野、湾区认同。大湾区不是广东省,不存在什么“北上大湾区”的问题,香港就是大湾区的一部分,香港市民就是“湾区人”。要看到,大湾区的概念并不是凭空而来的,经济、历史、文化的链接早就决定了香港的发展与广东、澳门息息相关。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前店后厂”到“东江水供港”等等,其实都可以视作大湾区的雏形,港人生于斯、长于斯、受益于斯久矣,完全不必事事分个你我,更不应有“被规划”的心魔。
 
  其次,要立足湾区看待香港的定位、优势及短板,之所以提出大湾区规划,就是考虑到湾区不同城市之间具有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的巨大潜力,把每个城市搞成五脏俱全的“麻雀经济”并非其本意。在大湾区中,坐拥“两制”优势的香港在发展上的地位和优势最为特殊,根本不必样样精通,更不必拿自己的短板去比别人的长处,只要在湾区的舞台上把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出来,就绝对能够享受到湾区建设的红利,东莞的香港国际机场物流园等,都已经提供了这样的成功范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专题: 中评社社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