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浙江松阳:江南老屋复活记
http://www.CRNTT.com   2018-06-01 16:42:21


老屋修缮前后对比照。浙江省松阳县“老屋办”供图。
 
  老屋空置了十几年,如今有了人气,久违的燕子也飞回来筑巢。

  一口井、一座庙、一棵大树,青瓦、灰窗、黄泥墙的老屋,依山傍水、错落有致,镶嵌在青松与梯田之间,构成了中国传统村落的典型意象。

  修复老屋,就是留住日渐消失的乡村。

  2016年,在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励小捷倡导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在松阳发起“拯救老屋行动”项目,提出两年内投入4000万元,对老屋进行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

  “拯救”的对象,是松阳县“中国传统村落”内除国保省保外的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中的私人产权文物建筑。

  松阳县统筹成立“名城古村老屋保护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老屋办”),重点保护构成中国传统村落完整风貌的历史建筑。

  丢下手艺十几年后,67岁的老木匠宋德华在老屋的敲敲打打中,又找回了往日的荣光。

  使木刨紧贴原木,宋德华双手执耳、惯力前推,动作一气呵成。伴随一阵阵利索的摩擦声,轻卷的木皮应声而落,原木的清香扑面而来。

  宋德华说,老屋的门,正背两面对称,要求插尖吻合、严丝合缝,修复难度最大,“眼神跟不上了”。

  老屋无言,却默默地记录着主人一生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是一个家族血脉与文化传承的载体。

  中国传统乡村民居的兴建颇有讲究,土木融合、卯榫结构、精致雕文等构成了完整的建筑美学,这也是老屋修缮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在松阳参与“老屋拯救行动”的传统工匠超过700位,包括木匠、瓦匠、泥匠、篾匠等,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老匠人。宋德华前前后后收徒将近百人,目前最小的也50多岁了。

  正厅的青石地面铺得严丝合缝,新修的窗棂与原有的构件浑然一体,翻新了瓦片的屋檐下,雕有精美花纹的撑栱历久弥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