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浙江松阳:江南老屋复活记
http://www.CRNTT.com   2018-06-01 16:42:21


 
  当好文物托管人

  断壁残垣的老屋,为什么要“拯救”,如何“拯救“?时过境迁的老街,为什么要保护,谁来保护?

  “这些建筑绝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它们曾经属于我们的祖先,还将属于我们的子孙。”

  英国古建筑保护协会的创始人威廉·莫里斯认为,民居古迹从任何意义上说,都不是当代人可以任意处置的对象,“我们只不过是后代的托管人而已。”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包括松阳县在内的我国大量地区,正面临着传统村落逐渐走向衰败和消亡的困境。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0年,中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消失的村庄中便包含大量的传统村落。

  “老屋修缮和保护,已经到了‘抢救’的危急阶段。”老木匠宋德华颇有感慨,实木结构的老屋一旦无人常住,毁坏的速度极快,而这些历史建筑一旦倾圮倒塌便很难复建。

  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修缮老屋建筑、传承生活方式,松阳有自己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实践。

  “传统村落内成片错落分布的老屋,构筑了当地独特的农村历史风貌,是历代村民生产生活的根基,也是千百年来农耕文化赖以传承和寄托的载体。”松阳县委书记王峻说。

  由于资金短缺、产权复杂等原因,传统村落的保护长期处于尴尬境地。破败的民居宗祠映射衰落的乡村文化,人口逐渐减少。

  松阳“拯救老屋行动”对此做出创新探索——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作为社会团体,接受国家财政项目委托,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项目实施,改变了以往政府单一保护模式。

  而修复方案、施工图和预算等文件编制,在时间、程序上都有显着简化。在方案概算的编制过程中,传统工匠技能也得到宝贵的修复和传承。

  同时,项目主体由政府主导转为老屋产权人自主实施,施工单位由必须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转为村民自行组织。更为灵活优化的管理方式不仅提升了村民参与度,激发了产权人自主保护意识,还将修复成本降低30%以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