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刚才我们提到了病毒宿主的问题,在联合研究报告中也认为,新冠病毒经由中间宿主引入人类,是一种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的途径,那么对于新冠病毒宿主的问题,中外专家又达成了哪些共识呢?谢谢。2021-03-31 16:24:55
童贻刚: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虽然新冠病毒的野生动物自然宿主或者潜在宿主,我们目前还不是特别清楚,病毒可能是从自然宿主向人类的直接溢出,也可能是像SARS冠状病毒一样,可能存在中间宿主的情况。关于动物宿主的溯源工作,疫情发生之后,我们国家的农业农村部和林业林草局对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采集的数万份样品进行了抗体和核酸检测,都没有检测到阳性。这些情况也都说明了,中国在疫情暴发前后,是没有找到在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中的病毒传播的证据。
目前,已经有的科学证据显示,2013年在云南的蝙蝠中采集的冠状病毒RaTG13和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相似性达到了96.2%。云南省2019年采集的蝙蝠冠状病毒RmYN02与新冠病毒相似性93.3%。另外,还有2015年以及2017年在浙江舟山采集的蝙蝠冠状病毒ZXC21、ZC45这两个冠状病毒和新冠病毒相似性都是在87%左右。近期在日本、柬埔寨、泰国等国家的蝙蝠中也检测到了不同的冠状病毒,这些冠状病毒和新冠病毒的相似性有高有低,目前还都没有超过96%。此外,在其他动物的报告方面,有报告显示,在2017年的广西海关截获的从境外走私进来的穿山甲携带了一种冠状病毒,它和新冠病毒相似性在88.5%。在2019年,有人从广东海关截获的境外走私的穿山甲体内也找到了一种冠状病毒,它和新冠病毒的同样性在90%左右。
正是基于以上的一些研究结果,目前该病毒的特异宿主虽然还是没有找到,但是蝙蝠和穿山甲是大家最为关注的,也是比较有可能的宿主。联合溯源专家组目前已经达成共识,我们认为这些假设从科学的角度上是没有地域限制的,专家们从一开始就秉承着开放的理念,认为病毒的传入,病毒从动物传到人,一直传到华南海鲜市场,引起疫情的暴发,可能是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也可能是有一些长距离的移动,包括一些跨境的移动。
我们也知道,蝙蝠是一种飞行的动物,它的洞穴是在很多山洞或者农村的地方都会有,而且蝙蝠是一种群居动物,互相之间交叉传播的机率很大。我们现在在中国发现的和新冠病毒比较接近的那些蝙蝠的病毒,都是在云南地区,它是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接壤的。另外刚才也说到,东南亚国家也发现了这样一些病毒。所以,我们觉得,这种在全球溯源的框架下进行一些后续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同样,穿山甲这种大家高度关注的动物,也是在东南亚分布的比较多,我们现在发现的这两种冠状病毒的来源,也是在境外入境的穿山甲,所以也有这样的可能性,东南亚地区的穿山甲也有可能是携带了类似的冠状病毒,也是有必要在全球框架下进行进一步研究。所以我们是希望,未来在世卫组织的带领下,全球科学家能够团结协作,以科学的方式在全球框架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谢谢。2021-03-31 16:2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