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锋(中评社 徐梦溪摄) |
日本共同社记者:我的问题有两个。第一,关于刚刚韩国记者提问的那个共同声明的内容,我的理解是,推迟的问题不是指的发表,而是可能在武汉的实地考察,就是疫情暴发之后过了一年多才能实行,所以声明发表太晚了,所以中方对此有什么评论?第二,刚刚老师对路透社记者已经回答了,但是我还想问一下,报告说要求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还需要进行更深刻的数据分析,或者溯源,比如说在中国的养殖动物等等的溯源。今后中国会不会接受再一次的类似这次的合作方式的研究呢?有这样的可能性吗?2021-03-31 15:39:10
梁万年:好,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的理解,这个问题是关于我们在1月份世卫组织的专家来到中国,我们形成了联合专家组,是晚了这个问题。中国虽说是新冠肺炎病例首个报告的国家,其实从全球范围来看,应该说是中国是第一个和世卫组织联合开展溯源研究的国家,这个晚与早的问题,是很难在时间上有明确的标准来判断的。其实中国的科学家在疫情处置的早期就开展了溯源研究,这一点我要特别强调,记得早期我们和冯子健教授一块在武汉,中国的很多科学家都在武汉,一方面我们在抗击疫情,另一方面就按照我们的专业素养在开展相关溯源。像华南海鲜市场,早期我们的动物采样、环境采样、标本采样,那个时候我们就在做。因为中国遇到这样重大的疫情和传染病是有一定的经验的,所以我们一直在做,具体是国际专家来开展做,是有个过程的,我不以为一年以后就是晚,影响他来与不来,是有一系列的因素在决定。我从一个科学家的角度来看,只要大家秉承科学的态度,由科学家们来做,什么时候做都不晚。我反而认为,中国的态度,我站在一个专家的角度来看,让世卫组织率先在中国开展全球溯源的中国部分,也是中国政府的一个姿态,我们作为科学家,感受这也是可以接受的。我再多说一句,中国科学家从现在的知识、能力以及我们掌握的方法,我们也会继续做溯源工作,一天找不到它的源头,中国的科学家一天会继续努力。
第二个问题,关于所谓下一步是不是对中国的数据作进一步分析,包括一些传播链上的因素的分析,包括动物的一些分析,甚至你刚才提出来,是不是可以让世卫组织专家第二次乃至第三次再来的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刚才我已经原则上回答了,分析肯定是要做的,中国科学家愿意和世界科学家一起来努力把新冠病毒源头找到,一天不达到目的,我这辈科学家不行,还有下一辈,下一辈不行,还有孙子一辈,我们一定会达到那一天。但是,从一开始我们就说,溯源问题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的问题,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你看我们的传染病历史,尤其是新发传染病的历史,我们迄今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要想真正找到它的源头,并且被全世界公认的话,还是要花很长很长时间的。我们很多的病,流行了很多年,迄今还没有找到源头。当然,没有找到源头,并不妨碍我们对它施加干预和控制,这是仍然在做的。所以,对这个问题,肯定我们要做,即使世卫组织说全球溯源不做了,我们中国的科学家仍然会努力来做这项工作。
对数据的分析,溯源肯定要牵涉到数据的分析,溯源肯定要有主要几条途径,从动物,要找自然宿主、中间宿主,找可能传播的模式、路径,所以数据分析和一些标本的进一步监测、处理,肯定也是要做的,这是方法学的部分。具体专家第二次、第三次来不来中国的问题,我想从研究上来说,是根据需要来定的,如果说仅仅把它理解溯源就只是在中国做工作才叫溯源的话,我以为这是对科学上的一个误区,因为溯源自然来源不明,我们四条潜在的引入途径其中有一条——冷链食物链的问题,可能武汉早报告并不意味着这个病就一定最早出在武汉,这个我们科学家是有共识的,早报告的地方,不一定是病毒最早出现的地方,所以如果基于这种科学共识的话,我讲的是不一定,如果基于这种科学共识,溯源视角必须更广泛。下一步我们就要确定优先,我想我们这个研究报告当中,对下一步的研究建议,从三个领域当中,有优先的提出,是基于这一点的。中国科学家会按照这些建议,我们在世卫组织总的领导下,和世界的科学家共同来推进。所以,如果单独说第二次、第三次能不能来,我想这个问题现在谁都无法来科学地回答你,我想我现在的回答,是根据需要的,是根据全球溯源的进程进展,然后相应环境的一些要求,是需求导向,是进展和进程来决定来不来、何时来、如何来、来做什么。谢谢。2021-03-31 15:4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