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专访:韩方明谈公共外交与讲好中国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21-08-23 00:16:05


 
  中评社:不少声音认为,近年中国的外交风格发生了变化,请问您对此怎么看?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在开展公共外交时应如何发出中国声音?

  韩方明:刚柔相济,该坚持原则的坚持原则,该柔软的时候柔软,这就是正常的外交风格。有时候,所谓的外交风格不过是柔中有刚和刚中有柔的区别。公共外交是总体外交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刚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时候则刚,当柔能更有利于国家核心利益的时候则柔,刚柔相济,依时而定。但在表现风格上,公共外交更多体现的是以刚为内核,以柔是表征,春风化雨,以润万物。

  中评社:关于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讲好中国故事的议题最近引起了不少公共讨论,请问您对于讲好中国故事有哪些建议?能否请您分享一下察哈尔学会在这一方面的经验?

  韩方明:讲好中国故事不仅在于“讲”,还在于“好”。很多人偏重于讲,我讲了,且讲了我认为的好故事,但并没有达到好的效果。这就对于“好”有不同认知,混淆了“好”的评价主体。这一评价主体应当是海外民众,有没有影响到他们的评价?有没有通过影响到他们的评价而提升中国国际形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察哈尔学会在对韩国方面讲好中国故事就是从不同方面影响韩国社会各方面有影响力的人,让他们对中国逻辑有了更精准、更可靠的认知,进而在韩国扩大了“知华派”的范围。又比如,察哈尔学会和国际巨星成龙先生联手在柬埔寨、尼泊尔等国开展疫情援助,鼓舞了很多当地民众,这也让很多海外民众更亲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态度、中国力量和中华文化的魅力。

  受访者简介:韩方明,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幷曾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自2008年起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我国公共外交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主要参者。创建了中国首个非官方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幷担任会长。韩会长也是中韩建交以来,第一位大韩民国外交贡献最高勋章“兴仁章”获得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