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对华政策可能有起伏 中国要有战略定力
中评社:日本前首相安倍遇刺身亡后,日本政治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您认为日本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对中日关系有什么影响?
胡令远:安倍突然遇刺身亡对中日关系有比较大的影响。这件事使日本政坛产生了一种失重感,原来右翼势力的核心突然没有了,日本政治势力需要重新整合。
岸田首相在自民党派系中属于有重视日中关系传统的宏池会;如果他要长期执政,就必须将他提出的实现增长与分配良好循环的所谓新型资本主义落地,如果蛋糕越做越小,再合理的分配也没有用处;而要实现增长,强化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应该是岸田的选项。按照以上判断,岸田执政对中日关系应该是利好消息。
2006年安倍第一次执政,我们对他并不报期待。但他一上台就提出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把两国关系定位到“战略”高度是一个突破。但他在位仅仅一年,与他的前任小泉纯一郎相比,中日关系其实也并没有得到真正改善。2010年日本民主党执政初期,鸠山由纪夫首相提倡东亚共同体,对中国友好,我们对民主党政权寄予很高的期待。但2012年的购岛闹剧,也恰恰发生在民主党野田佳彦执政时期,令人大失所望。2012年底安倍梅开二度,中日关系持续恶化。到其执政后期的2018年左右,中日关系由低谷重回正轨。但新冠疫情发生后,两国关系总体呈后退态势。以上中日关系起起伏伏的事实说明,两国关系的好坏,虽然与执政者的对华理念相关,但其实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具体到岸田来说,除了他个人的对华基本理念、态度和意愿之外,美国因素的制约,国内右翼政治势力的杯葛,近年持续低下的民意基础等,决定了岸田政府对华政策的摇摆性和不确定性——虽然他也一再表示要致力于建构稳定的、务实的建设性中日关系。
而从岸田执政一年来的实际情况来看,他在安全理念上强调先发制人,具体为日本应该具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他利用俄乌冲突强化与北约的关系,并加强与菲律宾、澳大利亚的安保合作。而在经济安保方面,则积极配合美国,出台针对中国的经济安保法,设置专门担当大臣,打造印太战略的经济安保框架。以上种种,包括在涉台问题上,岸田在对华战略和政策取向上,表现出强硬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