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国进民退”?不能以此来纪念改革开放
http://www.CRNTT.com   2018-09-23 15:46:56


9月16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在北京举办题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使命”学术研讨会。(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9月23日电/北京时间18日的一场“纪念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暨50人论坛成立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因与会嘉宾对于“民营经济离场论”等言论的批驳和对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犀利解读,再次引爆舆论关于中国“国进民退”的讨论。

  美国《侨报》9月21日载文《“国进民退”?不能以此来纪念改革开放》,文章说,这次会议召开之前,一篇由“吴小平”发表的称私营经济应该逐渐“退场”的文章引发热议,文章写道“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提出民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等观点。

  对于这种“民营经济离场论”,从官方到民间,一片批驳声。但这种声音的出现,也引发了对民营经济现阶段如何发展的思考,更进一步引起民间对“国进民退”的吐槽。

  何谓“国进民退”?狭义上讲,表现为国有经济市场份额扩大,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缩小甚至退出;广义上讲,除了上述内容外,还表现为政府对经济干预或者说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

  有分析认为,清末以来,中国发生过三场“国进民退”,第一场引爆了辛亥革命,第二场导致了国民党政权的垮台,第三场将国民经济拖到了崩溃边缘。

  而中国本轮的“国进民退”,事实上主要源于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4万亿等刺激经济政策和投资,主要作用于国有企业,导致国有经济体快速做大做强,而相关领域的民营企业则面临融资难等各种发展难题。加上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政府逐渐严格的环保要求、去产能、去库存等政策方向,让民营企业经营成本愈加高涨,盈利能力逐渐下降。

  这种现状也让已经高度市场化的中国银行业在资金支持方面,更倾向于选择规模大、资信佳的国有企业,导致民营企业能分到的资金蛋糕愈来愈小……

  这种恶性循环,恐怕是目前“国进民退”情况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的表现形式是国有企业搞“混改”,收编民企。一些民企也主动或被动地“投怀送抱” 。比如中国最有名的几家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在去年集体入股中国联通;比如今年以来,国有企业已收购超过20家A股民营上市公司……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