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17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李世杰:四方发力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19-03-09 16:59:38


 
  三、加大人才激励,给企业“安马达”。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源泉,也是影响企业创新动力的一大痛点。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重点推动的十大领域人才缺口近3000万,结构性人才缺口将成为制约中国制造由大转强的关键瓶颈之一。建议率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实施新动能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行动,国家层面建立新旧动能转换中贡献突出的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库,建立健全奖励表彰体系和制度。同时,引导和鼓励各地依托行业领军企业、相关高校或科研院所,共同建设一批产业协同育人平台、新兴产业培养和发展基地,配套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等。

  四、落实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护航程”。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还不到位,企业维权取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严重影响企业创新积极性。建议:一是继续推进知识产权司法体制改革。总结北京、上海、广州的经验,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法院建设。同时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严重和屡次侵权者要将其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黑名单”,限制或禁止其参与市场经营活动。二是加强创业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原始创新、二次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三是促进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有机衔接。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标准,实现行政执法与司法裁判标准的有机衔接,有效提高企业维权效率。通过筑牢知识产权的防线,为企业创新升级保驾护航。

  (中评社报道组:徐梦溪 林艶 张心怡 张爽  后方支援记者:徐明灼)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