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大研养卵 老蚌易生珠
http://www.CRNTT.com   2018-08-13 15:16:58


李天立(左一)及团队正进行一项培育卵子技术研究,利用线粒体“催熟”不成熟的卵子。(图片来源:文汇报)
  中评社北京8月13日电/卵子速“叉电”增大肚机会 招募捐卵者做临床实验

  迟婚成为大气候,惟女性愈迟生育,可能会出现不育。虽然不少夫妇会选择人工受孕,惟年长女性的卵子质素下降,令失败个案屡屡出现。中大生物医学学院和妇产科研究团队就此展开一项崭新培育卵子技术研究,利用脐带血干细胞中的线粒体(mitochondrion)传输能量,在24小时内“催熟”不成熟的卵子,提高成孕机会。此研究已通过老鼠卵子测试,正招募卵子捐赠者进行人体临床实验,若研究成功,本港将领先全球首次成功运用线粒体培养卵子,并首次证实脐带血对生殖科技的医学价值,有关卵子技术项目已于本月初申请专利。

  “很多时冲凉静思带来研究灵感,有一天思考‘港女’深层意义时,想起香港女性迟婚会影响生育,甚至增加遗传病风险,于是开始研究这个范畴。”自2014年起研究卵子老化与基因关系的中大生物医学学院副教授李天立,因洗澡的“忽发奇想”,2016年起与他的研究团队运用“单细胞基因技术”,寻找导致卵母细胞老化的基因特征。

  项目获得研究资助局协作研究基金及中文大学资助,团队于2018年成功研发线粒体转移技术,他希望以科学方法解决不育问题。

  设计养卵“棺材” 全世界首创
 
  李教授是次研究发现以干细胞包裹不成熟卵子后,线粒体会自然发展为纳米管道传输能量,令卵子在24小时内成熟。他比喻过程如同“充电”,将卵子放到被称为“棺材”的培育装置中心点,以线粒体包裹,再混入水凝胶及培养液,令卵子可吸收线粒体的能量并发育。

  除此之外,团队亦与中大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助理教授陈汉辉研发了微流体装置,让干细胞可循环流动,均匀地黏附卵子。

  他指属于干细胞的线粒体能为细胞制造能量,在20年前已有医学文献指,年轻卵子的线粒体较多,惜一直没有有效方法转移线粒体,“设计呢两个(养卵)装置,我们是全世界第一个。”

  一般人工受孕和试管婴儿疗程都会先利用排卵药物,使女性一次排出多粒卵子,惟年长妇女和卵巢功能不足的病人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卵子数量少,且多为不成熟。他认为现有催熟卵子的方法仍有很多限制,成功率亦较低。而是次新技术同样先从女性卵巢中抽取卵子,待卵子成功吸收干细胞能量后便可进行授精,最后置入母体。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