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社记者专栏 ->> 蒋继平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白先勇领军 两岸学生昆剧牡丹亭高雄演出
http://www.CRNTT.com   2019-06-02 18:25:15


知名作家白先勇总执导的校园传承版昆剧《牡丹亭》2日在高雄社教馆演艺厅演出。(中评社)
  中评社高雄6月2日电(记者 蒋继平)文学家白先勇总执导的校园传承版昆剧《牡丹亭》2日在高雄社教馆演艺厅演出,由台湾与北京10多所大学甄选的学生合力演出,吸引了上千位喜爱昆曲的民众慕名而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校园传承版《牡丹亭》”演员来自两岸,原本均为昆曲素人,经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及苏州昆剧院专业演员及乐师亲自传授指导,不逊专业演员。该剧已于大陆及香港各地巡回演出,掀起校园昆曲热潮。

  中国国民党高雄市长韩国瑜出席活动时表示,感谢白先勇将牡丹亭带来高雄演出,并特别请趋势科技执行长陈怡蓁安排,将北大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带来台湾,并只在高雄演出一场,表达对于高雄的支持。

  本次牡丹亭演出前,由白先勇亲自为所有观众导聆,让大家能更深入瞭解昆曲牡丹亭之美。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创作于1598年,描写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浪漫生死之恋,全剧有情人终成眷属,以欢喜收场,是一首歌诵青春、歌诵爱情、歌诵生命的史诗。

  2004年白先勇集结众人之力重制“青春版《牡丹亭》”,在传统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的昆曲,世界首演在台湾国家戏剧院,并积极于全球各地巡演,掀起一阵昆曲复兴热潮。这波热潮持续于校园累积发酵,2017年由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策划主办《牡丹亭》校园传承版的制作。

  2018年4月在北京大学首次公演,广获好评,随后在北京各大校园、天津、南京、苏州、抚州、香港等地巡演,也刮起一阵昆曲旋风,白先勇认为这样成功的演出正为这些年昆曲复兴运动竖起一道新的里程碑。这次来台演出,也以精湛的演技与乐声,折服现场每一位观众。

  昆曲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戏曲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元末明初的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起初流行于江南一带,明清全盛时期堪称为“国剧”,影响所有后出之地方剧种,故素有“百戏之母”之美誉。昆曲以曲唱为中心,其舞台演出形式亦称“昆剧”,因表演手段丰富、身段具备高度舞蹈性,与唱腔、曲词扣合得严丝合缝,形成精致的艺术规范。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