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下好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先手棋
http://www.CRNTT.com   2020-11-09 08:52:18


  中评社北京11月9日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是赢得发展新优势的大布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我们明确了工作重点和方向、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引。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深刻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模式遭遇严峻考验,这是客观外部形势。立足自身,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坚持办好自己的事,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效应对外部风险冲击、最终化险为夷的重要经验。有全球最大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有强大的生产供给能力,只要我们顺势而为、主动作为,着力下好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先手棋,就一定能塑造新的竞争优势、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紧紧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新发展格局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要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发挥自身比较优势。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科学认识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要立足国内大循环,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提升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实施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广东是全国经济大省、开放大省,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长期发展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和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验,使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优势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全国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要围绕总书记明确的着力点,结合自身实际,强化担当、抢抓机遇,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切实在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上下功夫求实效,更好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上来,牢记总书记寄望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殷殷重托,把率先探索有利于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作为重大战略任务,主动作为、占领高地,发挥更重要作用、担当更重要角色,努力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贡献广东力量。

  来源:南方日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