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首期十亿元大奖将带来哪些改变
http://www.CRNTT.com   2018-11-12 12:14:00


 

  人们还希望该奖项能为科技奖励和评价机制的改变做出些尝试。“科学探索奖”发起科学家们表示,该奖项的评审将坚持不唯出身、不唯帽子、不唯派系的原则,真正让评审机制、流程和评审结果由“科学家们说了算”,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所有科研成果不以商业诉求为目标。

  “希望能通过设立这个奖项,确确实实地找到一批有胆魄的年轻人。”施一公说,对这批年轻人的评价,不应该是发表了多少篇文章,影响因子是多少,有多少人引用他们的文章,而是让评委来判断,看他们在科学前沿的突破,有没有可能改变人类未来,是不是在一个领域里起到了引领作用,把人类的未知往前推近了一步。

  “科学探索奖”还将成为现有科研项目的重要补充,是青年科学人员安心搞科研的有利保障。据腾讯基金会有关负责人透露,“科学探索奖”的资金完全由科研人员自主支配。

  “生活压力,特别是房子已经在干扰这一代青年科学家的生活和工作了。科学家也是人,如果每天走进实验室,做实验、想思路、和学生讨论数据的时候,脑子里还在想这个月房贷怎么还,房租怎么付,小孩去哪里上小学,他怎么可能从容不迫地做科学。”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立铭认为,通过给予个人资金支持,让优秀的年轻科学家们安顿好自己的小日子,从容不迫、安安心心地工作,把他们的热情和智慧专注在热爱的事业上,他们作出的贡献最终定将反馈给社会。在他看来,“科学探索奖”或是一种尝试。

  更为深远的意义是,“科学探索奖”或将带动更多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基础研究。据了解,科学探索奖的奖励经费将采用企业投入、公益运作的方式,不求商业回报,并将长期运营下去。同时,腾讯基金会还会举办各类围绕“科学探索奖”的活动,助力搭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交叉学科交流平台。“一家企业的力量有限,我们希望更多企业加入进来。”腾讯基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支持青年科学家能够从容不迫地生活和工作;支持他们激励并凝聚起更多科学家,自下而上建立全新的科学文化;支持他们成为中国公众心中的科学偶像,让科学有温度、有吸引力。”这是王立铭对“科学探索奖”的一点小小期待,也是众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心声。

  (来源:科技日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