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结香港基金近日发布题为《促进湾区人才流通 拓展港人发展机遇》的研究报告,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流通议题(中评社 卢哲摄) |
中评社香港8月15日电(记者 卢哲)团结香港基金近日发布题为《促进湾区人才流通 拓展港人发展机遇》的研究报告,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流通议题。其中,“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居住的香港人现状分析报告”指出,在大湾区生活的受访港人中,超过一半对生活状况感到满意,但在生活及工作上仍面临不少挑战。报告认为,港府需进一步在各项政策上给予支持,包括鼓励香港青年在更早阶段获取内地相关经验、促进跨境医疗融合、加大对内地港人团体的支持、推动三地资历认可机制等。
团结香港基金分别委托岭南大学,并与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合作,进行了三项调查,以瞭解香港市民对跨境人才来港就业的看法,并研究香港及大湾区人才跨境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其中,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在2020 年11月至2022年4月期间访问了2500名每月至少有两周在大湾区内地城市中生活或工作的香港居民,以瞭解长期在大湾区内地九市工作、居住的香港人现状,并制作出分析报告。
负责调查分析研究的香港大学社会学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方伟晶在记者会上介绍,针对在内地工作、生活的香港人的已有研究十分有限,但对于该人群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意义。因此为了瞭解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的香港人的整体情况,展开了系列针对大湾区居民的专项研究,针对居住在大湾区内地九个城市(广州、东莞、肇庆、惠州、深圳、佛山、珠海、中山、江门)的香港居民现状进行分析。调查显示,在大湾区生活的受访香港市民中,超过一半对生活状况感到满意;他们亦在 1–10分之间自评原先置身香港及后来到内地的社会经济地位,结果发现其社经地位平均由 4.65 分上升至 5.75 分。
报告指出,受访者认同人才流动的必要性,港人到大湾区工作令其社会经济地位提升。香港的产业结构单一,新兴产业未能创造足够的高收入职位;相对而言,大湾区的市场更具规模,就业选择更多元化,对青年的上游及发展有重要意义。报告建议,要提升人才竞争力,优化湾区生活配套,助港人拓展多元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