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
http://www.CRNTT.com   2020-02-14 09:36:39


 
  从实现两个“翻一番”目标来看,党的十八大确立了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2010年中国GDP总量为41.21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2019年GDP总量约为78.04万亿元。2020年只要达到5.7%左右的增长率,便可实现统计意义上的准确达标。至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实现的把握更大。2010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520元,按不变价计算,2019年已经提高到24582元,2020年只要达到1.9%的增长速度即可实现目标。

  从决战脱贫攻坚来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要坚决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迄今已经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348万人,也就是说在2012—2019年期间,平均每年脱贫人数都超过1000万。2020年的任务是实现余下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结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成果,这个目标是能够达到的。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着力点

  文章提出,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努力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是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关键。当前,应保持科学稳健的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同时更充分、灵活、适时地运用宏观政策工具箱中的政策手段,相机抉择,采取一定的非常规政策手段,把解决紧迫问题的举措与完成长期任务的政策工具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非疫情严重地区可以在坚决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有效促进职工到岗,特别是帮助农民工安全返城就业,努力保持全年就业比较充分。生产要素流动是经济活动的核心。破解当前疫情防控与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流动之间的矛盾,需要将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创造性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坚持积极就业政策,把劳动力市场指标作为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的依据;另一方面,用足用好失业保险金援企稳岗政策,提供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的公共就业服务,有效衔接劳动力供求双方,提高就业的匹配度,缩短摩擦性失业周期。

  二是以帮助中小微企业恢复生产、渡过难关为重点,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措施,增强经济的活力、韧性和自我恢复能力。货币政策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力度,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精准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在加大为中小微企业减负政策力度的同时,财政可以考虑推出特殊的纾困安排。扩大并加快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投资,在坚持补短板和优化结构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促进中小微企业恢复活力,增强就业扩大效应。

  三是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消费市场优势。以促进第三产业尽快恢复发展为抓手,扶持发展新型业态和新消费模式;以稳定居民收入和保障民生为中心,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在疫情高峰期受到抑制的消费需求,有些具有可补偿的特点,疫情过后很大一部分可以得到弥补;另有一些需求具有可替代的特点,在消费被抑制的情况下,会转向替代产品或服务;还有一些需求具有可引导的特点,如与公共健康相关的消费,可以实现超常规增长。通过为第三产业创造良好的创业和营商环境、推动消费市场细分、按照产品和服务特点因应施策,进一步增强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

  四是找准并抓住疫情防控工作同既定发展任务的结合点,着力补上社会发展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的短板。疫情发生后,相关领域的短板集中暴露出来。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突破口,在软件和硬件方面同时补短板,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