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陈新华:荒谬石油定价体系下的荒唐事件
http://www.CRNTT.com   2020-04-26 10:30:46


 
  第三,WTI很容易受美国的金融市场影响。2008年,在全球石油市场供应紧张的环境下,期货市场的高收益使得许多金融投资者将石油作为资产级商品来谋利,大量资本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方式进入石油期货与衍生品市场,将WTI价格抛到了创历史的145美元高空。这次,在石油供应大规模过剩的环境下,也是同样的WTI,却把油价打入了负40美元的冷宫。如此大幅动荡的区域石油价格,怎么能够成为全球的标杆呢?

  石油市场的大起大落不利于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运行。本次负油价传递的信号将进一步打压石油领域的投资,而投资的大规模减少必将为今后的油价暴涨打下基础,到时的WTI或许会把油价推向历史新高。

  以WTI作为全球重要标杆的石油定价体系急需改革(如将交割点改到休斯顿地区),但改革需要时间。在目前格局下,不排除未来几个月再次出现负油价的可能。

  2008年事件后,中国已经在2013年将WTI从成品油定价的原油参照篮子里剔除了。接下来需要做的是,一方面继续加大与WTI的脱钩。金融机构的原油期货类产品,最好是基于反映我国供需关系的中国原油期货产品,以便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全面放开原油进口配额和成品油进出口配额,来支持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货业务,形成能够反映中国及亚太地区供需情况的上海价格。

  (作者陈新华,为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总裁,曾担任国际能源署署长特别助理兼办公厅主任、中国合作部主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