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疫情未改中国经济稳健发展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20-04-21 09:36:44


  中评社北京4月21日电/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是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经济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不过,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和袭扰,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影响是暂时的、短暂的、可控的,不会撼动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平稳运行的雄厚基础。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条件稳住中国经济基本盘,并在稳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文章分析,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尽管一季度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但中国经济总量规模庞大的优势仍然充分体现。例如,一季度工业增加值接近6.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7.8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8.4万亿元,粮食生产形势较好,农产品供给基本稳定。而且,尽管许多企业处于停工停产的状态,但面对口罩等疫情防控重点物资阶段性供给短缺的局面,央企、国企、民企等一大批企业迅速复工复产、转产扩产,供应链优势加速释放,有力地促进了防护物资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张,在短时间内满足了快速攀升的应急需求,显示出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供给能力、适应能力和修复能力。

  其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运行也会走得更加稳健。我们看到,进入2月中下旬以来,在全国各地区,一批批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纷纷开工上马、稳步推进。目前,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应对疫情还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从按下“暂停键”,到井然有序地迅速复工复产,既是综合国力实力优势的彰显,也是经济发展强劲韧性的充分体现。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大,经济发展综合竞争优势不断显现,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不会因为疫情而发生改变。这些年来,中国经济不断攀登着新高度,GDP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意味着综合竞争优势在增强,也意味着抵御短期冲击、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第一、二、三产业加速迈向了高质量发展。此外,中国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条件更加成熟。

  文章最后说,当前,疫情正在全球蔓延肆虐,世界经济前景堪忧;国内受疫情影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任务艰巨繁重。因此,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