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保持合理适度 稳健货币政策下半年更具灵活性
http://www.CRNTT.com   2020-07-30 08:22:32


  中评社北京7月30日电/根据Wind数据显示,近期DR007利率维持在2.2%左右,和央行政策利率大体相当,相比3-5月间的平均水平已上升70BP。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已从应对疫情期间的超宽松状态回归至常态化水平。据了解,央行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在于宏观经济逐步企稳。往后看,下半年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概率并不大,仍在偏宽松的通道上。但对于央行是否进一步降准降息以及幅度有多大的预测,市场仍存在分歧。

  经济日报发表专栏作者乔瑞庆文章称,近年来,中国一直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了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一直保持着很强的政策定力。根据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状况,货币投放偶尔增多,也均属于小幅度调整,主要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避免流动性紧张导致的利率升高。

  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需求锐减,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资金问题。为保住市场主体,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实体经济紧急“输血”,货币投放有所增加。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0.8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22万亿元;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可以说,相对于实体经济的流动性需求而言,目前的货币政策仍是稳健的。

  文章指出,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冲击,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力。同时,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作为着力点,货币政策应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不管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影响,还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货币政策都不会收紧,也不会宽松。

  要认识到,积极的财政政策带动的投资增加会导致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将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并不利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这就需要货币政策释放一定的流动性,对冲积极财政政策对利率的抬升,保持一定的低利率水平。同样,货币政策也不能过于宽松,而是要保持一个“度”。倘若政策宽松,流动性投放增多,利率下降过多,很容易刺激资产价格,致使楼市、股市过热,挤占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入,这也不利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因此,货币政策既不能收紧,也不能宽松,要根据实体经济的流动性需求投放货币,保持适度利率。当实体经济流动性需求旺盛时,货币投放多一点;反之,则投放少一点。

  文章认为,基于此,下半年货币政策既不会宽松,也不会收紧,而会为保证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执行过程中更具有灵活性。这种灵活性首先表现在量的灵活上,将针对流动性的内生实际需求,灵活决定货币的投放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其次,政策灵活性体现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组合上,针对货币政策传导情况,灵活选用货币政策工具,确保货币政策传导通畅。此外,还会针对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灵活支持结构性信贷,以确保“精准滴灌”到位。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