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社记者专栏 ->> 罗祥喜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 
两岸双向交流三十年 罗祥喜析论坛
http://www.CRNTT.com   2021-10-26 00:35:12


 
  两岸思想沟通的平台

  24年里,在中国评论举办的377场思想者论坛中,有170场直接涉及两岸关系,与会的两岸专家学者达一千多人次。可以说,中国评论的思想者论坛已经成为连结两岸智库和政治精英的思想沟通平台,是两岸及海外智库和政治精英、两岸决策阶层非常重视的一个平台;论坛上专家的看法或讨论形成的共识,已经成为所有关心、关注两岸关系、台湾问题的知识精英瞭解相关问题、掌握时政脉博的重要参考,并且得到两岸甚至海外相关智库学者和政府机构的重视。

  比如说,台湾产经建研社理事长、民进党新潮流大老、前海基会董事长洪奇昌有一次参加中国评论思想者论坛时有感而发地说,每次参加中评社的论坛,心里都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台湾这么多重要的蓝绿专家学者的想法,都是透过中评社这样一个媒体平台在作讨论?为什么台湾这么多重要的政治力量、这么多重要的政策参与者,就不能用其它平台来谈呢?

  2008年中评社举办的一场名为“两岸如何共同应对当前金融风暴”论坛上,主持人、时任台湾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的薛琦教授在总结发言时说,“对两岸最具体的建议,就是多轨沟通,学术、媒体都可成为平台。今天讨论到的一些问题,以前在一些场合也听过或讲过,但就是没有人把它好好地整理出来。而中评社和《中国评论》月刊可以成为一个平台,定期举办,然后传播出去,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