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关于台湾人认同问题的若干概念辨析
http://www.CRNTT.com   2018-11-05 00:12:07


 
  2018年1月,台湾《天下》杂志进行的一年一度“国情”调查显示,台湾青年的中国人认同有不小的提升。④当被问到“你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中国人,或是都是?”时,认为自己是“台湾人”比例是近5年新低,34.1%的受访者回答“都是”,占比是历年新高。其中,20到29岁的年轻人,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从1.1%提升到4%,30到39岁则往“(两者)都是”移动,从27.3%成长到36.7%,差距近10个百分点。⑤也有学者基于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的民调资料和杜克大学牛铭实教授的“国家安全调查”资料研判认为,陈水扁执政时期主要是中国人认同下降、台湾人认同上升;马英九执政时期是双重认同下降、台湾人认同上升;而从2014年到现在,主要是双重认同稍微回升,而纯粹台湾人认同的比例稍有下降。变化幅度在50-59岁年龄层最为明显,30-39、40-49年龄层也是有显着改变。⑥可见在30岁以上的台湾人中,双重认同有实质性提升。当然这其中有对蔡英文执政不满的认同回摆,但更多是对大陆正面观感的提升。

  最后,如果前述两个层次的认同发展得比较好,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对大陆体制、发展模式有正向的理解和认同,并导引出对未来两岸统一后台湾的利益和福祉能更有效维护的支持。在陆台湾人是能发展出这种认同的主体。卢丽安是第三个认同层次的优秀代表,体现新时代的“新中国人”认同。即从前两个层次渐次外溢到政治认同层次,建构跨两岸的群际认同,导引出两岸共同的国家意象。目前也有不少台湾年轻人在对大陆的瞭解和交流过程中,感受到两岸同胞亲情和统一的必要性,对大陆的发展模式和体制也发自内心地认同,甚至于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⑦

  三个认同阶段整体上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而大陆社会目前普遍的心态是希望一步到位直接实现第三个层次的认同,这种认同跨越式提升的可能性很低。⑧当前我们首先要做好的是第一个层次的认可和认同,如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更好提升政策落实能力,更好创造优美便捷的发展环境,而不能盲目追求第三个层次,否则只会陷入“和统无望论”。当前从台湾不同民调机构的民调结果来看,对大陆政策层面的认可在不断提高,慢慢地也外溢出对第二个层次的认可。而第三个层次要水到渠成,长期努力,关键是建构台湾同胞基于祖国大陆的切实生活体验和政治经验,进而塑造两岸同胞共有的中国想像。

  三、以“新中国人”认同提升台湾社会中国人认同的层次

  “新中国人”认同是未来台湾同胞认同建构的新思路。“卢丽安现象”是“新中国人”认同典范之开启,为台湾人的中国人认同融入更多大陆元素和政治元素,有助于逆转台湾社会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国人认同不断去政治化的趋势。所谓“新中国人”认同,即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大陆推进现代化为背景,台湾人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在投身大陆改革开放伟业的奋斗历程中,获得个人价值和理想的充分实现,产生对中国大陆发展机遇、发展成就和发展模式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基于两岸同文同种渊源而产生以“两岸共有之中国”为认同对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并确立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为主体的共同体想像。

  而旧有的中国人认同,多存在于统派组织、外省人后代和蓝营群众中,延续自对中国族裔背景的群体记忆,是一种文化历史遗绪。因此,台湾社会存在认可或不否认自己是中国人,但认为“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或支持“台独”这一特殊现象。根据杜克大学的“国家安全”调查报告,有72%的台湾人认为“台湾已经是主权独立国家,现在的名字叫中华民国”,而这与民进党的主张如出一辙;与此同时仍有33.6%认为自己即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⑨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的“台湾人中国人认同分布趋势”也显示,2018年仍有37.2%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加上3.5%的中国人单一认同,宽泛而言,共计有40.7%认为自己是中国人。⑩2013年台湾“中研院”的“国家认同”调查显示,85%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国家领土”范围是台澎金马;76.7%受访者认为祖国是台湾,18.1%认为是“中华民国”,仅2.9%认为是中国。⑪这代表有一部分台湾人虽然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但也认为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可以说,旧中国人认同更多是历史、文化和民族认同,在台湾社会经过多年的政治操弄和自我调试,已经去政治化。而“新中国人”认同则已融入某种程度的政治认同,涉及对大陆体制和“中国”国族意象的认同。“新中国人”认同扎根于祖国大陆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更强调两岸共同性和建构性,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认同再政治化的过程。

  “新中国人”认同建构需要长期的努力,目前已呈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以做“新中国人”为荣是在两岸改革发展的比较中,选择一种更能实现人生价值、更能投身推动全体中国人民实现更美好生活的伟大事业。不仅认同一种意义系统,更投身到践行一种论述系统的活动中去。台湾同胞在建构“两岸一家亲”情感的过程中,通过与大陆同胞共同实践而内在生成的“新中国人”认同,是促进两岸心灵契合、培育国家统一民意基础的关键环节。

  注释:

  ①当前对惠台政策成效声音多元,不少人认为惠台政策并未有效提升台湾人认同,进而主张武力统一,如近些年“和平统一无望论”和“武统论”的主要主张者李毅,在《李毅台湾观选总结: 和平统一已无可能》、《李毅再论和平统一已无可能》、《李毅二进台湾总结:和平统一机会渺茫》等文章中详细论述“和平统一”没有可能,只能武统的观点;作者认为目前大陆对台工作的一切方式方法,都不会导致和平统一,基本上都与实现和平统一无关。

  ② 资料来源于笔者参与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海峡两岸历史文化教育中相互认知、表述、态度及影响研究”(13JZD003)课题组所做的“两岸青年学生对当代社会文化的看法”的调查问卷。

  ③ 《大陆惠台措施赢得多数台湾民众认同》,新华网,2018年3月10日,http://www.xinhuanet.com/tw/2018-03/10/c_1122518150.htm

  ④ 《民族认同感提升!更多台湾年轻人当自己是“中国人”》,中国网,2018年1月3日,https://military.china.com/important/11132797/20180103/31904352_all.html

  ⑤ 《“国情”调查:年轻人外逃 “台湾人”认同创新低》,联合新闻网,https://udn.com/news/story/6841/2911106

  ⑥ 陈方隅:《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双重认同”止跌回升:是谁改变了?》,http://whogovernstw.org/2018/01/03/fangyuchen23/

  ⑦ 如台青王裕庆、张立齐、李秉修等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参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想加入共产党?》,凤凰网,2017年11月14日,http://news.ifeng.com/a/20171114/53233897_0.shtml

  ⑧ 比如大陆学者周丽华就曾指出,与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未发生明显改变,“一个中国”的认同不增反减,自认“是台湾人”的比例反呈明显增长趋势。参见《重构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基本路径》,《中国评论》(香港),2011年第12期。台湾学者邵宗海根据民调资料强调:“这些资料告诉我们,台湾民众对自己的定位趋向清晰,不管两岸关系如何改变,都无法影响内心的定论。”六到七成的民众认为两岸两会协商有帮助,但尽管如此,并没有改变台湾民众觉得“我是台湾人”的想法。44%台湾民众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EB/01].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tw/2011-03/09/c_121165921.htm

  ⑨ Fang-Yu Chen、Wei-ting Yen、Austin Horng-en Wang、Brian Hioe,The Taiwanese see themselves as Taiwanese, not as Chinese,the Washington post,January 2, 2017.

  ⑩ 2018年台湾民众台湾人中国人认同趋势分布,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2018年8月2日,https://esc.nccu.edu.tw/course/news.php?Sn=166#

  ⑪ 2013年“中研院”社会所的“台湾社会变迁调查”6期4次,http://www.ios.sinica.edu.tw/sc/cht/datafile/tscs13.pdf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8年10月号,总第250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