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大别山区长河村的脱贫“路” 
http://www.CRNTT.com   2018-09-29 12:02:35


  中评社北京9月29日电/“马上国庆假期了,外地游客走这条旅游扶贫大道到我们村,比以前快多了。”坐在自家“后八轮”卡车的驾驶楼里,村民叶宗发看着参与修建的公路,自豪地告诉记者。

  位于大别山深处的长河村,地处豫皖两省交界处,是乡里最偏远的一个村。过去因为道路不通、出山困难,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却吃不饱肚子。“那时候大家有‘两不敢’,一是不敢走亲戚,出去一趟走路大半天;二是不敢留客人,自己都吃不饱,哪有饭菜招待客人。”叶宗发回忆道。

  “铁冲乡作为安徽省军区、六安市军分区和金寨县人武部的结对扶贫联系点,20世纪90年代,长河村在省军区各级的帮助下,修通了一条长约5.2公里、连接村里和铁冲乡政府的砂石路。”金寨县人武部部长黄海祥介绍说,“那时候就想尽快把路修通,让老百姓进城容易些。”

  叶宗发的父亲叶善堂作为当时村里的民兵排长,带着他一起参与了路的修建。

  “以前没有机械,就是靠人力,用洋锹、大锹挖,一天还干不到五平方米。花了大概一年时间,路才修通。”将近30年后,作为当年爆破员的叶善堂,对修路的艰辛依然印象深刻。“最危险的一次,我把引信点着往回跑,不小心滑摔了一跤,差点一头撞在石头上,刚起身炸药就响了。”叶善堂笑着说。

  路通了,长河村两旁山上的板栗树也有了市场。山外商贩开始骑着三轮车走家串户,上门收购板栗,村民们肚子里的油水渐渐多了起来。1995年,叶善堂找亲戚借了一万二千元钱,盖起了四间砖瓦房。“最多种了30多亩,一年收入能达到五六千块钱。”叶善堂告诉记者。

  随着村民与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2006年安徽省军区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利用8个月时间,炸山修路、投入民兵近万人次,将砂石路改建为3.5米宽的水泥路,从此山外面的汽车可以一直开进村里。这条山村公路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作“爱民路”。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