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一张越织越密的教育交流合作网
http://www.CRNTT.com   2023-10-22 11:58:54


  中评社北京10月22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一带一路’,繁星闪烁,我们不孤单,和合共生……‘一带一路’,旷世旅途,心手相连,迈向幸福路……”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大型纪录片《通向繁荣之路》画面亮起,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的12位留学生和中国同学携手唱响主题曲,这温馨而昂扬的一幕,令人心潮澎湃。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一所所高校踊跃投身,一批批师生倾情参与。培养新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贡献智慧力量……一张情怀炽烈、精彩纷呈的“一带一路”高校答卷,正在徐徐铺展。

  推进文化交流,搭建民心相通之桥

  “我来自西非马里,从小就迷上了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来北京6年了,我经历了很多难忘的‘第一次’……”记者面前的这位马里小伙儿,有着热情洋溢的笑脸,也有一个雅致的中国名字——张衣笙。今年,他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毕业,选择留在母校任教。

  18岁那年,张衣笙参加“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凭借优异成绩获得了来中国留学的机会。6年间,他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见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更令他兴奋的是,2019年,他的家乡马里成为“一带一路”大家庭的新伙伴,两国友好往来不断,民心日渐贴近。

  10年来,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青少年,通过“汉语桥”与中国结缘,其中仅经由“汉语桥”夏令营来华访学的,便有100余个共建国家的近5万人。

  将外国青年“请进来”,也将中国文化“送出去”。

  今年8月初,清华大学一支由两名教师和17名学生、助教组成的队伍踏上了前往非洲卢旺达的旅程。这是清华“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的授课内容:通过实地调研,让师生亲手“触摸”“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国合作发展的强劲脉搏。

  他们走进卢旺达大学孔子学院,迎面便是孔子学院学生自信满满的全中文自我介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