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15年后,我国现代化铁路网什么样 
http://www.CRNTT.com   2020-08-14 10:40:17


 

  此外还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5G通信技术,自主研发新型智能列控系统。国铁集团工电部通信信号处主管莫志松指出,新的列控系统将实现程碑式的技术创新,将更高效,更智能,更环保。

  “智能列控系统将采用北斗定位替代传统的轨道电路,利用5G技术研究实现列车与列车间的直接通信,定位更准,安全保障更强,提高线路运输能力30%以上。”莫志松说,智能列控系统还将把列车群协同联控作为重要研究方向,实现一批车出站加速、另一批车到站减速,电能内部循环利用,理论上人均百公里能耗可降低30%左右。以京沪高铁为例,如果采用新型列控系统,动车组往返运行一次可节电9000度左右。

  继续增强中欧班列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欧班列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中欧班列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铁路物流品牌,中国铁路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将继续显着提升。

  作为亚欧大陆的重要物流通道,近年来中欧班列始终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已形成西中东3条运输通道、4大口岸、5个方向、6大线路的格局,可由我国70个城市到达欧洲21个国家的70个城市。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由2012年的42列快速增长到2019年的8225列,年均增长112.5%,有力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