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毓华的儿子,长沙市黄埔后裔联谊会的关心觉先生不时进行补充,喻毓华在一旁认真地听。(中评社 杨犇尧摄) |
考完后要等军校通知,喻毓华在武昌同学的家中住了四天,当时家人见她一夜未归,就请二舅喻晋章派兵在汉口四处寻找,四天后,喻毓华等四人均被黄埔军校录取,于是,她回到汉口家中一五一十地交代了情况,出乎所料,尽管母亲极力反对,父亲同意了她入读军校的请求,并给了她“毕业后不从军,不从政,只行医”的告诫。喻毓华如愿进入了黄埔军校学习,而另外三位结伴报考的女生皆因家里的反对而作罢。
据喻毓华介绍,在黄埔军校读书期间,除了要接受专业的实战训练,还要主修包括“三民主义”、“总理遗训”、“经济学概论”和“新闻学”等政治或经济类课程,此外,校方还会不定期地邀请军政界名流到学校演讲。
毕业后的喻毓华遵照父亲嘱托,成为了一名后方军医,负责救助战场上经简单包扎后运回的伤员,抗战期间,喻毓华先后辗转长沙、益阳、安华、溆浦和沅陵等地,经历了长沙文夕大火、土匪打劫、日军轰炸和副伤寒鼠疫霍乱等乱象,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喻毓华救助了不计其数的前线伤员。
解放后,喻毓华响应地下党朋友郑群的号召,来到长沙参加工作,并成为长沙第四医院前身岳麓医院的医生,后又经历了反右、文革和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记者问起喻毓华这一路走来的感想(或是心愿),她说:“过去的事都算了吧,希望现在的人多为“大我”考虑,不要总是去想个人英雄主义”。
七十多年过后,喻毓华又一次提到她当年报考黄埔时的价值取向——年轻时接受进步思想,进黄埔军校读书,随后大半生从医救人,以实践“大我”来体现“小我”。
喻毓华坐在记者的正对面,一字一句地回顾着过往的经历。这位伴随着近代和当代中国成长的世纪老人,言语间,依旧闪现着最初对黄埔精神向往的朝气风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