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21日电(特约作者 曾建丰)所谓政治诊断,就是对已发生的某一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与评估,找出其中的政治因素(如背景、动机、影响等),并就其性质做出评判。今年3月、4月间发生在台北的“反服贸运动”,历经“318占领‘立法院’”、“323攻占‘行政院’”、“330凯道集会”、持续占领“立法院”等几个阶段,最后在4月7日宣布退场,至4月10日晚正式退出“立法院”为止,历时24天。这一事件引发岛内外媒体和舆论的广泛关注,然而,各界对此次运动的评价却大相径庭,仅从与事件定性相关的称呼看,就有“学生运动”、“公民运动”、“社会运动”、“示威活动”、“政治抗争”、“暴力事件”等等,不一而足,对其意义与影响的评价也呈现正反两极化的差异。本文透过政治诊断,认为此次“反服贸运动”本质上仍然是岛内朝野两党之间的一场赤裸裸的政治斗争,其对未来台湾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均将产生负面影响。
一、“学生运动”只是表象,实则是政党恶斗
虽然此次运动自始至终看似均由学生主导,岛内多数媒体也因此称之为“反服贸学运”,但如果深入研究,便不难看出,学生运动只是表象,实则仍然是国、民两党之间的政党恶斗。
首先,运动的“总指挥”和“现场教练”均为民进党人。据台湾媒体披露,此次运动的“学生领袖”均为民进党籍,可以称之为不折不扣的“职业学生”。林飞帆,3月18日夜闯“立法院”总指挥之一,民进党前主席蔡英文2012年“大选”时,其为宜兰竞选总部青年军,“黑色岛国青年阵线”及反媒体巨兽青年联盟召集人,台大政治所研究生。陈为廷,夜闯“立法院”总指挥之二,2012年“大选”时,担任蔡英文苗栗竞选总部青年后援会会长,清华大学社会所研究生。魏扬,3月23日夜袭“行政院”并自称总指挥,“黑色岛国青年阵线”总召,“小英教育基金会”实习生,曾在民进党“立委”姚文智办公室实习,清华大学社会所研究生。黄郁芬:民进党籍,清华大学社会所研一学生,“318占领‘立法院’行动”发言人。同时,在整个运动的过程种,一直有一批为学生们出谋划策、进行“现场教学”的教授,如:姚人多、李明璁、吴豪人、廖本全、张锦华、洪贞玲、简妤儒、祝平次、陈明祺、谢煜伟、蓝佩嘉、陈妙芬、张圣琳、吴叡人、黄顺星、邱花妹、陈俊宏等等,这些“现场教练”也清一色为民进党籍,似乎也可以称之为“职业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