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汪爷爷讲故事之三十六:日据时期的台湾同胞
http://www.CRNTT.com   2017-04-28 00:32:23


图二
 
  多年后,已经成为进士的汪春源,为另一位台湾进士许南英的遗着《窥园留草》撰序时,特地提起台湾举人的上书,略谓:“时春源以公车上书”。

  《马关条约》于1895年四月初八日批准、四月十四日换约。

  从此地分两岸。两岸同胞共担民族大义,勠力于“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在日据台湾时期的50年里,台湾同胞不得不面对其特殊的历史遭遇,其实践民族大义的方式亦是特殊的。

  “海上谁来建义旗”,从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马关条约》签订之日始,台湾同胞高举义旗:组织义军,誓做义民。“一切的一,一的一切”,乃为民族大义而起。

   《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同胞武装反抗和国籍认同、文化坚守的事迹,义军和义民的历史形象,令人感叹!
 
   2016年11月22日,我在北京大学“中华文化论坛”的演讲时尖锐指出:“我们也有教科书的问题”。“《马关条约》签订,中日战争结束”就是一个问题。

  “中日战争”也称“中日甲午之役”,从1894年六月二十三日到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打了9个月。清廷弃阵,台湾同胞为民族大义起而组织义军,在台湾同日本侵略军英勇作战,直至1895年九月初三台湾全岛沦陷,又打了5个月又10天。台湾进士许南英随义军转战,直到日人悬像通缉,始在乡人的掩护下于1895年九月初五日渡海来到大陆。

   台湾学者洪弃生(1867-1929)有《台湾战纪》记录台湾义军在请廷弃阵以后独立支撑、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并在卷首序言里痛斥清廷弃民的历史罪行,谓:“弃民者,民必弃之!”

  《台湾战纪》(又名《瀛海偕亡录》)(图七)的第一个版本是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刊行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