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两岸政治互信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途,两岸双方亟需采取实际步骤增进政治互信,寻觅并拓宽实践路径。
三、增进政治互信的实践路径
一是消除互疑,累积共识,扩大政治基础。
与互信相反,就是互疑。当前,两岸彼此猜忌、相互质疑、甚至恶言相向的情形时有发生,对两岸互信构成重大伤害。因此,消除互疑、累积共识可视为增进互信的基础。两岸应思考在巩固基础、求同化异、共同承担方面作出新的努力。
1、巩固政治基础,维护一中框架。
两岸必须巩固既有的政治基础,强化“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台湾学者包宗和认为“九二共识”已成为台湾共识,未来需要在此基础上促进两岸互信。“九二共识”曾遭遇台湾当局多次弱化、虚化及异化,2008年以来,台北方面回避“一中”只讲“各表”,或者弃“一国两区”转而强调具有排他性色彩的“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概念,此种迹象令人忧虑。
增进政治互信的核心在于确立“两岸同属一中”,两岸双方在事关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与一致立场。今年以来,两岸围绕一个中国原则进行了连续互动。3月22日,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北京会见胡锦涛时明确表示:“根据双方现行的体制及法律相关规定,彼此都坚持一个中国,两岸同的是‘两岸同属一中’,对于异的部分正视现实,搁置争议。”这是国民党方面对于“两岸同属一中”所作出的明确承诺。
对此,国台办主任王毅在2012年4月13日表示,“‘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两岸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只要认同并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中,国土就没有分裂,主权就没有分割,两岸双方就有了最基本的互信,台海和平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两岸关系的改善就有了最基本的动力。两岸双方对一个中国涵义的认知尚未形成一致,但这是在一中框架下存在的分歧,与‘一边一国’的‘台独’分裂主张截然不同,可以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通过平等对话,逐步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之道,从而达到聚同化异的目标。”7月28日,贾庆林主席在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表示:“增进政治互信就是要维护和巩固一个中国的框架。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没有分裂。一个中国框架的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两岸从各自现行的规定出发,确认这一客观事实,形成共同认知,就确立、维护了一个中国框架。在此基础上,双方可以求同存异,增加彼此的包容性。两岸双方应当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充分发挥政治智慧,采取更多实际行动,巩固和深化双方的‘同’,搁置并包容双方的‘异’,积极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为逐步解决两岸关系中深层次的问题开辟道路。”在十八大报告中,中共方面再次呼吁两岸“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两岸应“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这是大陆方面对于台北方面“一国两区”的呼应,释出重大善意,旨在求同化异,为下阶段两岸政治互动创造了空间。表明两岸双方试图从各自的现行规定出发,寻找一中框架的交集,“两岸一国”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提供了创造性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