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美国介入台“大选”的历史与规律

http://www.CRNTT.com   2021-10-05 00:05:40  


 
  实际上,从2020年“大选”来看,美国不仅不把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当作基本取向,反而纵容已经高度紧张的台海局势继续恶化,这应该是特朗普上任后美国台海政策的一个根本变化,更是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重要体现。在新的中美关系背景下,美方不再认为和平稳定的台海局势更符合美国的利益,而有可能认为适度可控的不稳定更有助于美方对中国施加牵制,因而也更符合美国的利益。

  第三,美国对台湾“大选”的介入方式较为灵活。由于台湾在美台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使得美方可以对台湾予取予夺,但具体手法则因时因势而异。有选前介入也有选后介入,有明确介入也有模糊介入,有正式介入也有非正式介入。迄今为止的绝大部分介入都是在“大选”前进行的,少数的选后介入案例基本上是为了安抚相关利益方、确保选后台湾政局和台海局势的稳定。除了2004年“大选”后为防止蓝绿阵营走向暴力冲突而进行斡旋外,2016年蔡英文当选后美方也曾派出多位现任和卸任官员,分别赴大陆和台湾进行斡旋,防止两岸双方发生“误判”、引发危机。

  明确介入是指美方直接对特定候选人或选举中的特定议题做出倾向性评价,模糊介入是指做出一些看似与选举并不直接相关、实则能对选情产生微妙影响的言行。2008年“大选”前最后一天,包道格公开澄清马英九的美国绿卡已经失效,就属于典型的明确介入。2016年“大选”前美方表面上对先后访美的蔡英文和朱立伦“一视同仁”、对马英九计划登陆太平岛的刻意阻拦,则属于模糊介入。

  正式介入是指美国官方做出一些意图影响台湾选举的言行,非正式介入是指身份特殊的非官方人士做出一些意图影响台湾选举的言行。1996年“大选”前以武力手段为其“护航”、2000年“大选”前由美国官方表态“不反对”陈水扁当选、2004年和2016年两次“大选”后直接派高级官员赴两岸斡旋,都属于正式介入的范畴。由卸任的前涉台官员、与官方关系密切的智库或学者公开发言或受访,对即将到来的“大选”做出一些倾向性评论,则属于非正式介入。事实上,非正式介入由于其隐蔽性好、弹性空间大,是美方最常使用的介入方式。

  此外,还可以从介入的领域进行分类,如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美方具体采用哪种介入手法或从哪个领域进行介入,主要依据其对中美关系、两岸关系和台湾选情的主观研判。不过,也确实存在一些很难界定其属于哪种方式的情形。比如,美方公布对台军售的时间点选择、对台政策的重大调整、重要涉台立法等,就很难界定是对即将到来的“大选”的介入,还是从整体上支持台湾的举措。另外,美国国会里有一股不容忽视的亲台势力,他们对台湾当局的支持实际上是“全天候”的,他们的某些涉台提案或言行也并非祇在台湾“大选”期间才会出现。因此,对美国介入台湾“大选”的行为,我们还需要更加全面、更加细致的观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