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 
张亚中:写两岸和平 开统合时代
http://www.CRNTT.com   2010-07-07 00:52:52


 
  在对“一中三宪”做了清楚地论述后,再转向另一个面向,即对两岸统合做进一步的理论论述。在《中国评论》2009年10月号发表了〈共同体:两岸统合与第三宪的梁柱〉一文,对于共同体在未来两岸统合阶段做了理论性的分析。

  这篇文章从两岸最重要的“认同”问题出发,对于为何国民党重新执政,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但是彼此的重迭认同愈来愈远、对于统一的认同也是愈来愈低等问题提出了分析。该文分别从功能理论、新功能理论检视后认为,只是物质性的经贸交流,无法产生重迭的认同,只有透过政治性的安排,才能够增加认同的共识,在这一方面,欧洲统合的经验可以为两岸统合提供相当多的参考经验。

  两岸统合是一种“合中的分、分中求合”的过程,更是一种“互为主体、共有主体”的结构,它与传统的“统”、“独”不是一个主体就是两个主体的结构主体不同。在处理两岸宪政认同问题时,最好用加法,而不要用减法或排除法,透过共同体与共同政策的设置与运作,两岸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推动治理,如此可以达到逐渐强化对第三宪重迭认同的结果。

  如果“一中三宪”是两岸法律的框架,那么“共同体”则是让整个框架能够更为坚实的梁柱。透过两岸协议所形成的共同体愈多,两岸统合的实质内涵就愈丰富,而这些协议都是“第三宪”的基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 


    相关专题: 中评社专论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