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 
张亚中:写两岸和平 开统合时代
http://www.CRNTT.com   2010-07-07 00:52:52


 
  做为系列文章的第一篇,透过《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的草拟,把两岸应该如何看待一个中国,如何定位两岸的政治关系,两岸未来发展应宜采行什么样的路径做了一个全面但是简洁的交待。这个具有个法律意涵的和平协定草案,其精神包括三点:第一、两岸均承诺不分裂整个中国,第二、两岸以平等的宪政秩序主体对待,第三、在相关议题上,两岸可以共同体的方式共同治理。

  至于未来和平协定的性质,我认为它应该是一个政治性宣示与承诺的法律性文件,属于未来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性文件,因此,以《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为名。

  2008年底胡锦涛先生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三十周年时,发表了胡六点的谈话。三十年前,中共对我来说,是一个与“中华民国”水火不容的政权,当时的《告台湾同胞书》是一个既陌生又有敌意的统战喊话,但是三十年后,我已经成为如何解读胡六点精神、尝试为两岸的共同利益找寻可以启动交集的学者。大时代的背景、中国大陆以及我本人都有了改变。

  胡六点陈述了未来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上可以推动的原则与立场,展现了希望两岸关系能够持续和平发展的期望。胡六点反覆陈述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但是对于两岸合理的政治定位为何,却没有着墨。是在等待台北的呼吁?还是准备在谈判中定调?没有人知道。

  台北方面一直没有对胡六点做出回应,两岸的政治性协商也没有启动的迹象。做为一位忧心两岸关系的学者,再次看到了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2009年春假前后,我与昔日的伙伴黄光国教授、谢大宁教授多次商讨,决定再度邀集台湾内部学术菁英,共组“两岸统合学会”,以期结合海内外知识社群,共同为促进两岸和平、推动民族统一而努力。

  大概是在2009年1月中旬,凤凰卫视的节目制作人告诉我,在香港的邱震海先生看到了我所发表的《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觉得很有意义,特别邀请我与北京研究两岸关系的资深学者许世铨先生透过卫星,三人分别在香港、台北与北京、透过香港“震海听风录”节目,就两岸和平协定事进行对话。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 


    相关专题: 中评社专论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