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南京爆炸 “化工炸弹”警示中国环保
http://www.CRNTT.com   2010-08-05 23:43:52


 
三、城市规划失当 化工厂包围居民区

1、化工四面围剿 南京城市规划面临难题

  住在化工区很危险,这是附近居民的共识。在城市摊饼子的发展思路中,南京昔日的郊区正在变成城区,人烟稀少的化工园区正被蜂拥而至的人群包围。面对城市发展,化工产业给南京出了一道难题。(北京《中国青年报》)

  江苏是中国化工大省,南京也是典型的化工大市。除金陵石化、扬子石化系列大型化工企业外,2006年时,本地尚有500余家化工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南京的化工企业多数建在城市周边。而最为集中的区域,即本次事发的栖霞区,金陵石化旗下众企业分布达数十平方公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该区域原本为南京远郊区,因此被划为化工发展区,上百家化工企业先后在此奠基。1998年之后,随着中国住房商品化改革的推进,使中国各大城市面积在过去12年间吹气球般膨胀,居民区很快包围了昔日的化工区。(海南《新世纪》周刊)

  事后来看,这起大爆炸在不幸之中,也有万幸之处。因为事发工作日上午10点这个时间段,居民楼里多数人家已去上班了。而两家大型卖场,工作日顾客也较少。而当时未至午饭时间,街面上人也较少。

  爆炸点是一个拆迁空地,而非在产工厂;这虽然放大了冲击范围,但也极大地降低了伤亡数字。最邻近的土岗居民,刚在一个月前被拆迁搬离。几百米内的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栖霞分校,则已经放了暑假。同样幸运的还有,爆炸和随后七八个小时的大火,并未波击近在咫尺的四个加油站,以及相距一个街区的百江液化气公司。上述侥幸事项中任何一项,如果不幸叠加,伤亡必将成倍放大。(天津北方网)


2、搬迁化工企业 “安全撤退”难题考验政府

  南京市政府显然也意识到了化工厂和居民混居的危险性。

  2006年10月31日,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就曾颁布《南京市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计划用3年进行化工生产企业整治工作,目标是到2008年年底实现主城区内不再保留化工生产企业,除南京化学工业园和金陵石化区域外,其他区域禁止新建化工项目,不再批准任何形式的改建、扩建项目。

  《方案》颁布将近4年了,“2008年年底实现主城区内不再保留化工生产企业”的目标没有实现。爆炸管道所属的金陵塑胶厂要在明年10月才能完成停产、转厂,燕子矶还有9家化工企业。(上海解放网)

  化工厂的搬迁技术难度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同时费用高,厂房重建、设备搬迁和安装费用巨大。埋在地下的化工管道则成了搬迁单位的“弃儿”,却成了拆迁承包方的“宝贝儿”。南京第四塑料厂的拆迁工地,就是因为施工方为了挖取化工管道获利,才导致丙烯泄漏,引起爆炸。
  
  在化工企业搬迁中,如何“安全撤退”,对周围居民、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是摆在政府、搬迁企业和搬迁承办方眼前的难题。(北京《中国青年报》)


3、保障民众安全 新化工厂仍是极大隐患

  如果说老化工厂的转移是亡羊补牢,那么新化工厂则仍旧是大隐患。

  事实上,化工产业对于南京来说并不陌生,被称为中国四大实业家的化学实业家范旭东的亚东第一厂就建在南京。直到如今,化工产业一直比较发达,是南京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在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下,南京化工产业得到了又一轮的发展,成立了化工园区,扬子、金陵石化等企业上马了更大工程项目,2006年,南京共有化工企业500多家。

  然而对于寸土寸金的南京来说,要找出一个远离居民区的地方建化工厂显然比登天还难。尽管居民区距离化工区越来越近,但新上马的化工项目要么在老厂区原地筹建,要么就是在居民区附近划地筹建。(广东金羊网)

  而随着化工技术的发展,化工厂潜在的危险也越来越大,尽管厂方都宣称有绝对安全的技术保障来防范隐患。但一颗不定时炸弹悬在头顶的感觉,仍让居民和地方官员们寝食难安。“经过这次爆炸考验,我们必须要反思重化在城市产业布局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南京市社科院一位研究员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化工产业到底该怎样发展?“7•28爆炸”作为一次警示,或许能令当地政府进行反思。(北京《中国青年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