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呈现迅猛发展势头,各地纷纷加码布局预制菜产业,一个万亿元级的新蓝海将要开启。预制菜一头连接田间地头,一头连接市场餐桌,从种植到加工再到运输和销售,能够有效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山东潍坊市作为全国重要的蔬果之乡,近年来深耕预制菜产业发展,将产地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
从“菜篮子”延伸至“菜盘子”,预制菜近年来的火爆的确给国人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也呈现出由产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快速成长趋势。根据专业机构预测,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5156亿元,若未来按市场增速稳定在20%计算,该市场到2027年将破万亿元。不过,民众在享用预制菜便利的同时,也对其食品安全问题心存担忧。
所谓“预制菜”,顾名思义当为预先制作好的菜品,即以水产、畜禽、果蔬等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现代食品工艺加工而成的可以直接食用或经简单烹调后即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食品。预制菜既可满足家庭消费需求,又可提供餐饮解决方案,其便民功能显而易见。预制菜具有操作简单、色香味俱佳这两大优势,在市场上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预制菜的“应运而生”,与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无关系。就消费者需求而言,城镇化进程加速让许多人颇感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对烹饪食物的兴趣降低,不少年轻人更是不愿将精力放在厨房,而长期点外卖或去餐饮店就餐,难免会摄入更多油盐,从而引发对健康的担忧。在这种情形下,免洗、免切、稍作加工即成的预制菜刚好击中了这一痛点。而伴随着速冻锁鲜、冷链物流和信息网络等技术应用和配套设施的不断成熟完善,预制菜产业也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面临大好前景。
不过,正如同任何一种新业态的涌现与扩张一样,预制菜产业也需要有一个建立标准、行业规范和强化监管的过程。目前预制菜行业进入门槛相对不高,企业实力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众多中小企业以及作坊式加工商,整体行业竞争格局十分松散。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更是成为消费者讨论和关注最多的话题。其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资质问题,一些预制菜商家资质不全,甚至没有资质,在后厨加工预制菜,设备不达标,食品生熟不分离,安全隐患大;二是存储有风险,预制菜及其原料应分门别类处置,区分冷冻、冷藏等;三是一些预制菜信息不全,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都应该标注清楚。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预制菜产业幷非简单的传统工业化产品,而是基于烹饪文化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的新兴业态,需要新的管理理念和行业规范。相关行业组织和主管部门有必要及时出台相应国标,给行业定标准,以促进行业在既定轨道上健康发展。预制菜行业需加强自律和行业规范,紧贴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搭建政企产学研合作平台,补齐预制菜产业存在的短板弱项,在标准建立、产品研发、风味提升、模式升级等方面建立标杆、探出新路。消费者在选购、食用预制菜时,要注意品牌口碑和重要信息标注是否规范、齐全,根据食材注意适当地保存和处理,确保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张玉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