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上海直面“上海式贫困”

http://www.CRNTT.com   2010-03-26 14:28:40  


 
  在长宁区,调研后符合支出型贫困扶助的个人及家庭,会收到居委会发放的告知书和医疗卡,凭借医疗卡结算医疗费用。

  “目前,加上原来收入型贫困人员的医疗卡,总共发放了几百张。但是,医疗卡的覆盖人员仅限于参加居民医疗保险的困难人群,而这项保险的参保机会有限。我们正在和医保部门商议,希望能够扩大参保机会。”长宁区民政局社会科科长戴景福告诉本刊记者。

  共织一张网

  “对上海来说,在解决收入型贫困的基础上,从根本上解决支出型贫困的问题,是对现行救助制度的再次革命。”曹扶生说。

  但扶贫理念和实践的进化需要时间。

  关于全市核贫的具体标准、贫困救助的具体方案、扩大救助范围的资源和资金保障等问题,上海市民政局办公室副主任张静只告诉本刊记者一句话:“仍在研究和讨论中。”

  发现和甄别穷人是第一步。曹扶生认为,目前在贫困发现机制上存在较大缺陷:一是发现渠道单一,贫困对象基本上是通过居委会、救助所、信访办等体制内的系统来求助,缺少更加开放的发现系统;二是发现方法传统,主要依靠居委会上门核查的做法难以保证其公正性,遗漏在所难免;三是发现方式被动。

  2009年,上海市民政局重点建设了“市民收入核对系统”。据悉,目前该系统已完成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公积金中心、市财税局的3条电子比对专线建设,实现了网上交换数据信息。

  马伊里说,过去需要救助的市民在填写收入情况后,一般由居委干部上门进行核对;建立收入核对系统后,将通过政府方方面面的信息后台来核对市民的实际收入水平。

  “发现机制”之后,“帮扶机制”、“联动机制”要紧跟上。参与联动的部门越多,扶贫网就越密。

  沈振新将社会保障系统比喻成一张网,上海正在做的就是“兜底”。■

新闻链接:上海式贫困PK“北京式富裕 
 
[ 2010-3-24 ]
 
  北京,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上海,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

  60年一甲子,2010年,新中国已然站在第二个甲子的起跑线上。这样的情境之下,其实北京和上海早就是典型的移民城市。两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贡献者是一批又一批的外来移民。而作为中国的两大超级城市,本身也具有吸引全国各地人员北漂或者海漂的资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