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启动民生项目遏制经济持续下滑

http://www.CRNTT.com   2012-06-10 09:03:03  


 
  在养老设施投资方面,中国的投资缺口也相当明显。目前,中国已经提前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空巢老人数量众多,而各种养老设施却严重不足。据统计,2010年全国65岁以上“空巢老人”有4150万人,到“十二五”期末将超过510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近1/4。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一些省市区建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室)的城市社区比例不足30%。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公共场所较少,现有的老年活动场所设施落后。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缺的情况更为严重,特别是农村失去和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老人和留守老人的养老服务匮乏。农村社会化养老的基础薄弱。
  另据统计,目前全国养老床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远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0张的目标,养老床位需新增340多万张。根据中国一些省区的做法,如果民营机构承办养老院的话,那么每张床要补贴10000元以上,如果340多万张床全部建成使用的话,那么光国家的补贴资金就将达到340多亿元,带动民间投资业将在上千亿元。

  文章称,从上面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仅在教育、医疗、养老三个民生项目方面,中国的投资缺口就达到数万亿元之巨。如果宏观调控政策能够将更多的资金投向这些民生领域的话,那么这些投资不但能在短期内解决投资需求不足的问题,还能发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纠偏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以及保持国民经济持久稳定发展的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方面,宏观经济调控必须照顾到长远发展和短期发展之间的关系。一些人总是认为,民生项目大多投资周期长、效益显现慢,不能够遏制正在发生的经济下滑走势。必须采取投资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以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这只是一种误解。正如我们上面所分析的,对中国而言,在民生事业特别是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十分薄弱、欠账很多的情况下,大力投资民生同样可以发挥启动经济复苏、维护经济稳定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且民生投资往往能惠及未来,纠正社会失衡,兼顾社会公平,其社会效应也十分巨大。

  另一方面,注重经济发展质量,以进一步提高民生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在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了30多年之后,如果能够以短时期的经济增速下降,换取长期的民生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也是值得的。事实上,如果民生长期得不到提高,经济发展的失衡状态始终得不到有效纠正,那才是让我们最值得担忧的事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