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44座资源枯竭城市的生死劫

http://www.CRNTT.com   2009-04-23 08:10:35  


瞭望东方周刊2009017期封面
  中评社北京4月23日讯/此间《瞭望东方周刊》日前载文“44座资源枯竭城市面临转型 煤都阜新将发展农业”,全文如下:

  “煤都”阜新:种菜养猪也是条活路

  从1987年开始酝酿到今天,22年间阜新的经济转型始终有一个首要目标:安置就业。这对于非资源型城市,也有着参考意义

  《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 | 辽宁阜新报道

  大棚里的机器轰轰作响,但这并不影响原新邱露天煤矿职工郭军在一旁酣睡。他的手上,干活用的帆布手套还没来得及摘下。

  郭军的妻子说,2002年他们从阜新市里搬到这个叫碱巴拉荒的村子种大棚后,就没有中断过这样辛苦的劳作。

  那年夏天,刚刚下岗的郭军和妻子、工友们一同到阜新市府大院要“说法”。

  “有个姓李的市领导当天就把我们领到碱巴拉荒,说这就是你们的明天和希望。”7年后,郭军的妻子向记者讲起那一幕时,还有些兴奋。

  那会儿,正是碱巴拉荒风光的时候。这个远离城市的小村庄成了阜新人的希望:无论市委书记还是普通工人,都寄望于它的模式能够拯救这座衰老的煤城。

  碱巴拉荒对于其他资源型城市的意义,甚至还吸引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但是,2003年,几乎全中国都知道了矿工们离开碱巴拉荒的消息。

  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当年和郭军一起来到碱巴拉荒的上百户工人,如今只剩下十几户。离去者空出了大棚,不过仍有人不断从城区里寻过来,在这些塑料薄膜建筑的温室里培育着自己的未来。

  “八大井”倒了

  郭军来到碱巴拉荒的时候,他的熟人里几乎没有不下岗的。

  那时,阜新“八大井”开始倒闭、破产。这八座煤矿的开采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之前,在矿上当工人曾经被看作“铁饭碗”。

  “八大井”的煤产量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减少,阜新矿务局自1994年拖欠职工工资,时间最长的达19个月。

  到2002年下半年四个大矿倒下后,阜新不到80万城市人口中,超过15万人下岗、失业,20万市民生活在低保线下。

  郭军的19年工龄被1.9万元“买断”,他随即跟着工友去市里上访。

  根据来自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字,这一年中国47个以煤炭产业为主的城市中,已有20个属于资源萎缩或枯竭,其中资源接近枯竭的有14个。

  加上经营不善等原因,大型国有煤矿纷纷倒闭、破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