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以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

http://www.CRNTT.com   2010-01-25 11:00:25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评社北京1月25日讯/在近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8次集体学习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加城乡劳动者劳动报酬,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普遍预计,今年会是中国加大收入分配改革的一年。《人民日报》今天登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的评论文章“以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其内容如下:

  200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这一重要论述,不仅对做好2010年的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为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表明我国经济将从主要追求数量扩张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型。今后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围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展开。

     我国面临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繁重任务

  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许多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这说明,我国经济在规模和数量扩张上取得了骄人成绩,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工业大国。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基本上沿袭了粗放型扩张模式,我国经济积累了不少不协调问题,制约着经济稳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投资与消费失衡,最终消费占GDP比重降到50%以下,其中居民消费2008年降到只占GDP的35.3%;内外需失衡,过于依赖外需,而内需严重不足;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失衡;区域、城乡发展失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特别是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太低。在这几个失衡中,关键是投资(或储蓄)与消费失衡。投资增速高,产能过剩,国内消费不足,只好靠扩大外需寻找出路,出口依存度一路攀升;投资增速高,粗放扩张,必然要付出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投资增速高,片面追求GDP增长,财政用于支持欠发达地区和扶助低收入群体的财力不足,就不能很好缓解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和收入差距,不能有效扭转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局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我国经济的失衡问题和粗放扩张问题更加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味着经济转型,即从追求数量扩张转变为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使经济真正走上稳定、协调、高效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没有十年八年的努力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从现在开始,就要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为此,应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当前的重点是调整投资和消费结构,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抑制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大节能降耗减排力度,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农民转为市民的进程,有效扩大内需;等等。如何兼顾好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可能是今后经济工作最不容易处理好的一道难题。但只要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我国经济就能在新的起点上顺利实现转型,进而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新跨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