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新丝绸之路:从战略构想到现实规则

http://www.CRNTT.com   2014-07-30 09:08:37  


 
  俄罗斯推进欧亚联盟建设,以维持和提升其在中亚的影响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比较密切,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于2010年全面启动,2013年开始打造全面的“升级版”。与东南亚国家相比,中亚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水平相对较低。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统时提出“促进贸易多元化,确保实现2015年双边贸易额400亿美元的目标”,在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时提出到2017年将双边贸易额提升到50亿美元,并早日启动中乌自贸区谈判。

  中亚国家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联系密切。在经济上,中亚与俄罗斯在能源和劳务方面合作最密切,经济互补性强,双方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俄罗斯也在努力推动建设欧亚联盟,以整合俄罗斯与东欧中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有分析认为,俄罗斯在中亚地区最重要的经济目标是占领当地的制造业市场,而中国在该地区的主要目标是进口燃料和其他商品。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仅要推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作,而且还涉及贸易、金融和交通等领域。这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俄罗斯的担忧,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在中亚大力投资管道基础设施和连接中亚各国与中国东部省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使俄罗斯在中亚经济领域中的影响严重下降,使俄罗斯丧失了作为中亚各国优先考虑的主要经济伙伴的地位”。由此可见,妥善处理与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关系,明确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罗斯在东亚地区合作机制之间的互补关系,对于中国顺利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至关重要。

  此外,中国在推进“新丝路”建设的过程中还将面临一些政治与安全问题,例如东海问题和南海问题,有时候关于领土(领海)的矛盾争端还可能激化。周边一些中小国家虽然与中国经济合作关系密切,但是对中国战略上的猜疑从未消失。近几年来,日本安倍政府不顾历史事实,采取种种经济手段争取东南亚国家,将与中国的冲突延伸到东南亚地区。这些都是中国需要认真应对的问题,“新丝路”建设不仅需要关注经济层面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在安全和政治层面上的突破。

  推进“新丝路”建设需要观念更新

  文章指出,“新丝路”建设是在中国成为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周边大国战略竞争加剧及地区安全问题凸显的情况下提出的重点发展与中亚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战略构想。推动“新丝路”建设,需要根据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和外部环境复杂化等新情况,调整思路,更新观念,以适应现实要求。

  从“互惠互利”到“包容惠及”,树立“领导意识”和“责任意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2013年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提出“使中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惠及”是在中国成为区域第一大经济体和与周边中小国家力量对比中具有显着优势的情况下适时提出的重大理念创新,以互惠互利为基础的“包容惠及”应该作为中国建设“新丝路”的重要原则。“惠及”理念体现了强国心态,是“强国外交”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惠及”与“互利”并不矛盾,“惠及”是“互利”的进一步提升。对建设“新丝路”而言,道路联通和油气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应该在前期投入适当的资金,以吸引和带动更多的投入;对于一些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中国也要更加注意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和建设。这些看似是中国单方面惠及相关国家发展的举措,实际上将会取得互惠互利的效果,因为道路管网建设是中国发展与这些国家经贸互通和能源合作的基础,适当的发展援助不仅可以提升中国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而且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相关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可以说,“惠及”带来的是中国与“新丝路”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如果我们只关注自己的兴趣,对对方的利益考虑不够,那么就可能出现中国对一些国家的投资越多,越触发当地经济民族主义的情况,最终不利于合作的展开,甚至会引发当地民众对中国合作项目的反感。因此,在“新丝路”的建设中,我们应树立以互惠互利为基础,更注重包容惠及的“领导意识”、“责任意识”和“强国外交”的理念,着眼于区域整体,关注长远利益,注重合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从“以经促政”到“政经兼顾”,形成处理政治关系与经济合作的新思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地区国家的发展,因而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往往通过密切经济联系就可以促进政治外交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外交等国际地位的突显,中国在周边国家中的经济影响力与政治外交影响力开始出现一些不太一致的现象。有外国学者的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并未能同步提高中国政治外交的影响力。有些国家虽然希望与中国保持密切的经济合作,但是在其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却没有充分考虑中国的意愿。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以来,一些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外交关系越来越复杂,经济联系密切并不意味着政治外交关系就必然稳定,有些时候不是经济关系带动政治关系,而是政治关系左右经济关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