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郭正亮:换位思考才能走出两岸困局

http://www.CRNTT.com   2014-12-13 00:24:40  


 
  第三次出手是8月16日台湾突然爆发陆委会副主委张显耀泄密案,大陆也以大局为重,国台办副主任龚清概仍然如期在8月25-28日走访南台湾,并透过陆委会正式递交APEC邀请函;原本以为可能受到冲击延宕的第九轮两岸货贸谈判,也宣布将于9月10-12日在台湾举行。④

  问题是,大陆当局的积极稳盘,充其量只是在战术层次稳住两岸持续交流的政策基调,并未在战略层次回应台湾所面临的内外挑战。首先是台湾不分蓝绿,越来越倾向“一中为虚、两中为实”的两岸现实,如果大陆不能正视“两中为实”的两岸分治现实,让“中华民国”享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国际参与空间,两岸即使能够接受“九二共识”或“两岸一家亲”的共同论述,即使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呼应大陆“一中框架”主张,并无助于化解大陆坚持“一中原则”与台湾坚持“一中各表”的两岸政治矛盾。

  两岸在“一中”内涵难有交集,大陆因此另启炉灶,改以两岸和平协议作为政治协商诉求,但马政府几经转折,最后仍在2012年“总统”大选之前迫于民意压力,不得不明确主张推动两岸和平协议必须具备三项前提:“国家”需要、民意支持、“国会”监督,并表示推动两岸和平协议要先交付人民公投,公投未过,就不会推动。这些附加前提,显然将使洽签两岸和平协议充满困难。

  马政府在推动两岸和平协议之前,加上诸多民主前提,并不只因为必须虑及台湾内部的反对民意,更因为推动签订和平协议,必将涉及两岸政治定位的根本问题。和平协议看似只涉及两岸终止敌对状态的相关协商,其实必将衍生出环环相扣的政治谈判,甚至还将涉及两岸的政治终局方案。

  两岸和平协议的本质,是以中国大陆“不武”交换台湾“不独”,名为“共同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实则内涵了“共同结束中国内战”,亦即以内外有别的方式,把两岸视为“内战尚未结束、一个中国内部的两个政治实体”。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早已成为国际公认的中国主体﹐尽管“中华民国”已经放弃中国代表权,但政治地位至今仍未得到北京承认,一旦接受“共同结束中国内战”,将形同放弃主权﹐沦为以北京为首的中国次体系。

  马政府因此认定,两岸和平协议无法单独处理,必须与“中华民国”的政治定位互相扣连,才不致使台湾陷入被中国大陆和平消化的政治陷阱。马在连任之后,也不断呼吁大陆给予台湾更多国际空间,也是担心一旦启动两岸和平协议之后,“中华民国”将有失去主权地位之虞。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