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金融企业高管限薪风波:合法的贪婪?

http://www.CRNTT.com   2009-03-15 10:01:34  


 
  知名经济学博士马红漫在其文章中透露,中投公司在全球招聘精英,但是来应聘的很多人在10万美元年薪前却步,“中投业绩不好,未始不与此相关”。

  杜艶华认为,“限薪后,可替代性强的人员往往更容易接受,继续保留在企业中,而一些可替代性弱、有多家猎头公司跟踪的人员,更倾向于另谋发展。‘危机’不仅会出现企业收购抄底、股市抄底,也会有人才抄底。”

  有不少质疑者表示,面对低薪,一些精英人士可能离职,或自立门户,或投奔外资机构及对冲基金——在那里,薪酬不会受到限制。此举必将打击管理层工作积极性,造成优秀人才流失,从而阻碍金融业尽快走出困境。

中国式限薪

  有人认为,中国的金融业整体并没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机太大的牵连,国人对金融行业高薪的抵触更是出于经济高速发展中出现的两极分化的怨愤。

  但是不能忘记的是,中国的银行业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业绩大幅提高,是建立在前几年推行上市前国家花了巨额代价买走的呆坏账的基础上的,因此公司业绩快速增张的功劳怎么能完全算在高管头上呢?

  不仅如此,银行业作为金融业中最为垄断、最受政策惠顾的行业,存贷款之间的差距,决定着它必然旱涝保收,业绩增长中,哪是由于政策性和垄断性因素,哪些是出于高管自身的决策和努力,谁也说不清楚。

  从2007年银行高管薪酬的情况来看,国有或国有控股银行中,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报酬总额税前179.5万元,行长杨凯生171.1万元,两位副行长在150万元。交行董事长蒋超良195.18万元,行长李军187.83万元。中行董事长肖钢税前合计167.5万元,行长李礼辉171.6万元,副行长李旱航165.7万元。

  股份制银行中,除了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税前报酬为963.1万元,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税前年薪为648.6万元外,其他股份制银行也还算“保守”。

  此次限薪,对象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但是天价高薪最耀眼的几个公司,民生、平安、深发展都不是国有控股公司,不在受限之列,而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的工资薪酬大部分没有达到280万元上限标准,因此舆论怀疑,限薪令会否成为一纸空文?

  除此以外,中国式限薪呈现出独有的复杂状态。比如,股份制金融企业是否也要被限?

  反对者认为,这些企业在发展中本来就更贴近市场,是从市场激烈竞争中发展起来的,不像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那样在发展中得到很多政府支持,限薪不合理。

  支持方认为,“虽然他们也许没有得到很多政府支持,但是他们出了事国家管不管?肯定要管。这就隐含着国家信用担保,当然要限。”

  按照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的说法,银行是一个喜爱风险的行业,但却作为公共事业得到保障,没有哪个行业在将利润私有化、将损失公有化方面可以与银行相比。金融是唯一能拖垮整个经济的行业,其外部性决定了“大而不能倒”,正因为此,金融机构的高管才有胆量频频冒险豪赌。

  券商是跟市场行情波动关系最密切的公司,存在着丰年补歉的实际情况。

  2001-2004年长达4年的熊市行情中,许多券商工作人员的工资在5000元以下,两三千的不在少数,不少人纷纷跳槽到其他行业。

  “熊市中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能不赔钱就不错了;那时候每天的交易量能够上百亿就算是天量,经纪业务部门再怎么努力,也没法和现在每天交易量经常上千亿的收入比;至于投行部门,比如从去年开始IPO暂停了,他们的收入波动也非常大。”

  但是,2008年大盘下跌60%,券商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不赔钱就可在业绩榜上排名前列,投行业务半年没有IPO,“不赚钱,凭什么发高薪?”一位券商内部人士也这么说。

  最后,国有或者国有控股型企业高管虽然看上去薪酬不高,但是是否存在着资源性收入?

  中石化前任总裁陈同海,在青岛建设一个项目,就利用这个项目赚进巨额收入。中国平安是香港上市公司,文跃然相对更相信境外上市公司的监管,因此不同体制间的差距不可一概而论。

  在这些一团乱麻的争论中,文跃然说,关键的问题是,薪酬问题本来就没有一个制度标准。

  什么是好的薪酬制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