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胡适、殷海光的一场论争

http://www.CRNTT.com   2010-08-15 09:33:01  


 
  1953年,经早年曾从学于哈耶克的周德伟建议,殷海光读到了哈耶克出版于1944年的《到奴役之路》。在回忆当年接触此书的感受时,殷海光说:“当我读到这本著作时,好像一个寂寞的旅人,在又乏又渴时,突然瞥见一座安稳而舒适的旅舍,我走将进去,喝了一杯浓郁的咖啡,精神为之一振”。“这本论著曾给我的思想以一个新的冲击,它使我对自由主义的认识加深并且加广”。从此,他就和哈耶克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他读完该书后即萌发了重操旧业翻译该书的念头,希望这部著作也使台湾大众受到教益。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雷震的支持,于是,从该年9月起在《自由中国》上连载。但他的翻译“不能算是严格的翻译,只能算是意译;还有节译的情形,也有几章未译”。他还写下许多译注,其情形与当初严复翻译《天演论》颇为类似。尽管当时殷海光对哈耶克的理解相当有限,他通过评注的方式将哈耶克的思想“实证化”在某种程度上曲解了哈耶克,但是,这一工作的意义是很大的。这不仅是因为它有助于殷海光本人自由主义思想的养成,而且有助于为一度处于困惑中的知识分子“解蔽”,使他们能据此找到批判现实的立足点。当时胡适就看到了这一点:“这些议论都可以表示自由中国有一班政治的、经济的思想家们,大家都在那里从基本上,从理论上,从哲学上,对现在国家经济政策作一个根本的批评,以便对症下药。”

  殷海光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的象征不仅仅是因为他介绍哈耶克,输入了自由主义的学理,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体力行。尽管早在《自由中国》创刊初期殷海光就对中国自由知识分子表示不满,认为他们“多少是瘫痪了,是溃散了,是被洪水冲垮了”,“只剩下几许萎缩的幽人,在那里过度着不冷不热、不痛不痒、不喜不忧的灰色生活”,已经无力“启导大家,扭转乾坤,再造一个新时代”。

  1954年底,在蒋介石的直接干预下,雷震的国民党党籍被注销。当殷海光听到这一消息后,曾以后学名义致信雷震:“欣闻老前辈断尾,诚新春之一喜讯也,可祝可贺。从此先生更可本平民立场,为民主事业奋进不休也。”“断尾”一词用得绝妙,它表明殷海光已经相当自觉地要与国民党断绝关系,要从以前的克制忍让转向批判。

  从1957年8月开始,《自由中国》推出了总标题为“今日的问题”的一系列社论,全面检讨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杂志的批判色彩。而在此过程中担当大任的殷海光,也一改几年前的沉寂,走到了《自由中国》的最前台。《是什么,就说什么》是殷海光为这组文字所写的“代绪论”。文章劈头就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需要说真话的时代,然而今日偏偏不能说真话。国民党以官方为“真理的标准”,正是这一政策遮蔽了社会机体里业已潜埋的种种危机。在文章的最后,他特别强调了知识分子的责任:“近代的自由思想者是本着刚健的精神积极奋斗才开出民主自由的花朵。今日之势,不做自由人,就得为奴隶。除了这二者以外,真是再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