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假模假式的“增长正义”

http://www.CRNTT.com   2010-09-15 09:48:40  


 
何种增长,谁之正义?
 
  让国家当“中立”调解者是让“国家资本”畅通无阻?  

  按照汪辉在这个访谈里表达的意思,今天中国的“正义”问题,表面上是劳动力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其实最本质的是资本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在他的这一逻辑指引下,住房问题成为了消费者与房产商之间的矛盾,沿海—内地的差距也被解释为资本中心与边缘乡村之间的问题,进而甚者,要调整资本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国家出来扮演“中立”的调解者。言下之意就是,让“私人资本”受到管控与限制,“国家资本”可以畅通无阻。
 
  国企地位难撼,“私人资本”的“不正义”体现在哪里?  

  今日中国的“增长正义”问题,罪魁祸首真的是“私人资本”或者“外国资本”吗?这三十年经济改革开放,国有企业开始市场化改革与重新壮大,2010年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里前十位,有三家中国的国有企业,并没有看到中国民营企业的身影,我们对“私人资本”何惧之有?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市场上的规模之巨,远非民营企业可比,“私人资本”的“不正义”体现在哪里,是欠薪还是低工资?外资引入造成了这么多“血汗工厂”,为何这些外资在其母国,却没听到这般严厉的指控?
 
  中国“私人资本”只是看上去很美  

  略微有点常识的人会了解,中国的“私人资本”看上去热闹,其实孱弱无比,要想有所发展,也得与政府保持“暧昧”的关系才行,如此每天在刀刃上跳舞,自顾尚且不暇,要他们主动重视劳工的利益,未免是苛求;而外资工厂所常见的低工资与高强度,也往往是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默许或支持。而国企的垄断地位与高福利,却是有目共睹的,如今的大学毕业生,欲为“国企工人”而不得,要想成为国有企业的“工人阶级”,比在社会上当个风雨无阻的小白领难度要大得多,谁敢说这样的“工人”,就一定是弱势群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