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 |
黄清贤:两岸关系互赖辩证与认同重构 | |
http://www.CRNTT.com 2014-10-04 00:45:51 |
以东海的钓鱼台领土争议为例,可视为日本对于两岸领土主权的共同威胁,这时,台湾与大陆就有建构共同命运的基础。不过,台湾与日本签署渔业协议,似乎缓解台日在钓鱼台海域的冲突,甚至分化两岸在该争议的一致性。因此,认知社群可以努力倡导,争议核心的钓鱼台主权问题尚未解决,推动两岸经由共同维护钓鱼台主权的目标,分进合击的维持主权争议性,凝聚两岸保护领土主权的共同命运。 当然,对于这种涉及政治范畴的争议,除了美国、日本等外部国际因素掣肘之外,台湾内部对此也有相当的敏感性;就如前述民意调查结果所示,相对较多民众认为两岸推动官方往来速度太快,所以不宜过度处理政治议题。但值得注意,该民调同时也显示,比例超过6成的民众认为官方往来性质浓厚的首长会议有助于两岸事务处理,甚至近7成的民众赞成政治性高的两岸事务首长定期互访。 换言之,只要是有助于两岸事务处理,首长会议甚至定期互访都可以获得民众支持。所以,如果两岸面对经济困境的共同威胁时,可以合作解决问题,推动共同目标的合作相依,形成相似的处理问题态度,则两岸就可有效凝聚共同命运。 诸如台湾和大陆都面临经济转型与升级的风险,而世界经济景气又不稳定,相关国家(或地区)对两岸产业的威胁愈来愈大,这时两岸更应携手进行产业供应链的合作。纵使两岸逐渐由垂直分工变为水平竞争,还是可藉由纳入大陆的十三五计划、台湾的国家(或地区)发展计划等考量,以及两岸的搭桥计划、产业合作论坛等平台,凝聚两岸合作发展的共同命运。 事实上,现有两岸官方正式管道中,也有制度可以凝聚共同命运,例如依据ECFA第11条成立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由双方指定代表组成,负责处理相关事宜,包括落实ECFA的磋商、评估ECFA的执行、解释ECFA的规定、通报重要经贸资讯、解决ECFA的争端。 但这样的组织目前仍只是任务性、功能性的磋商平台及联系机制,分别站在两岸的各自立场争取“相对利得”;其实,这种官方组织应该站在两岸合作的“绝对利得”角度,发挥合力解决经济问题的功能,实质讨论两岸产业如何对接、产业供应链如何合作等,促进共同命运的凝聚,重新建构符合两岸现况想像的共同体,⑨则两岸将可从疏离真正走向认同。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