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 
苏进强:“和平协议”不能逃避

http://www.CRNTT.com   2013-11-01 00:30:10  


 
  因此,综合考虑两岸关系发展现实状况,仍然要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良性互动、相向而行,吾人主张在解决政治分歧问题时要更发挥耐心,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在目前两岸双方正式的政治会谈时机还未成熟的情况下,两岸当局应鼓励民间开始对话,例如:举办民间性质的两岸和平论坛,民间军演相互参访、两岸智库、学者和有代表性的人士探索解决两岸政治关系、军事安全、涉外事务等方面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而民间具有专业、公信力的学者、专家、智库或NGO(NPO)在此议题上的辩论、共同研究,将较政府部门灵活、宽阔,一旦形成较大共识,也可藉由两岸民间人士的机制作为未来政治互信、军事互信具体规擘的平台,但此平台需获两岸政府适度的授权与信任,非取代两岸政府的功能,与时俱进时机成熟后,型塑成为正式的互信机制,民间力量则可进而为监督、仲裁的功能性角色

  五、两岸应以同理心、尊重、包容、欣赏、分享,共创双赢

  最后,吾人以为,台海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人民最大之共识与互利共荣的公约数。为了长远的和平稳定,以及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已然成为其中最重要的“杠杆”;然而,此一课题尚须两岸共谋共识,而非单方面主导或一厢情愿,具体而言,在大小、强弱立判的态势下,若要台湾人民对大陆建立更具体的信任与信心,尤需中国大陆当局以泱泱气度及高度智慧,主动采取具体行动化解台湾战争与敌对的疑虑,才能深化两岸和平发展的具体内涵。

  其次,经济贸易的让利,固然为台湾所需,但若只及于此,即便再多的让利,也可能因不放弃对台武力威胁的论调,而前功尽弃。再者,若两岸领导人,对两岸关系的前景,未能有开明前瞻的视野、务实稳健的治理,将难以得到人民的信任,若然,则“和平”不仅将沦为口号、任何“互信”的措施也将只是见树不见林的形式主义。

  另一方面,台湾的民主固有诸多弊病尚值检讨,但“民主”乃台湾“必要之恶”,因而笔者以为,大陆可以更宏观、开阔的心胸,看待、乃至接受台湾的民主运作。坦言之,“中华民国”的体制已然成为不分政党、蓝绿共同的价值与运作平台,也是所有台湾人民最大的共识;故而,即便台湾再次政党轮替,对台湾人民而言,绝非国体、国号的改变,而是执政者的更迭而已,而这必然也会成为“民主台湾”的常态。大陆实应以平常心相待,如此才能“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而非只将两岸关系的成败与否委之于特定政党或政客。总言之,要建立两岸军事互信,必须在台海和平稳定的前提与大环境下,以台湾人民为主体,依照民主运作的规范循序渐进;如此,互信必能更为深耕厚植,军事互信乃至和平协议,也才能水到渠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