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王海良:大国协调格局下 两岸关系新建构

http://www.CRNTT.com   2014-02-22 00:29:21  


 
   一中框架是两岸关系最大公约数

  在这一思路引导之下,两岸应该可以增加战略和军事互信,并着手解决政治对话问题。2013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筑信研讨会”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不过,必须认识到,战略和军事互信终究取决于政治互信。两岸之间的政治互信受困于对对方政治地位的阶段性认识。这就是国共两党不断尝试找出新表述的原因。笔者以为,从习吴透露出的取向来看,不管是一中框架,还是一中架构,都是指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思考、探讨、商议两岸关系、民族认同、民族前途,是更加客观的路径、更大的框架和更具弹性的空间。首届两岸和平论坛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的闸门,双方如能真诚地在这一路径上探索下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一定能别开生面。笔者建议,从两岸关系最大公约数看问题,双方应该放弃唯我独尊的心态和立场,都向同一个中国靠拢,这就是“本体中国”。

  “本体中国”理念是笔者近年提出的构想,它可能是扩展并丰富一中内涵的载体。“本体中国”理念可表述为:中华一国,两岸分治,和平融合,协力复兴。自古以来的中国是本体中国,两岸同属中国本体,只是现阶段为两个政治实体,但依旧是中国本体的不同分体。本体中国的两个分体可以是吴伯雄当面向胡锦涛提出的“一国两区”(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的概念——根据双方现行的体制及法律相关规定,彼此都坚持“一个中国”,但对“一个中国”的内容,双方表述有差异,都愿意求同存异。从“一国两区”到“一中架构”,双方的共同认识有了进步,认识的对象没有变,但认识的深度有了变化,前者是对客观事实的认定,后者则是对主观意愿的表述,应该说后者与政治决策更接近。

    “一中建构”还可发掘更丰富内涵

  两岸同属一中,一中是民族国家(The Chinese Nation-state)。笔者用“一中建构”来统括“一中框架”和“一中架构”以及二者潜在的重迭。一中的中可以是中国,也可以是中华民族。中国是中华民族国家,而带“国”字即共和国(民国即共和国)的名称──PRC和ROC──虽然都有“中华”,却都不能单独称为中华民族,故也不能称为中华民族国家。State而不是Nation,那就是政权或政治实体。中国这个空间被分隔成了一大一小两个空间,虽分别治理,却同在故有空间,颇似住在一个院子里,隔着一道篱笆的两座房屋。兄弟分家不分离,同属一个家庭,是一家人。台湾有人提议两岸为“兄弟之邦”,而笔者认为两岸是一个民族国家内的两岸兄弟之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