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台港关系 面临机遇与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09-07-20 08:44:02  


郑安国
  
  郑安国:台港关系的发展取决于两岸关系 

  台港关系一直都是两岸关系格局之下,也就是说,两岸关系发展到哪一步、台港关系才可以发展到那一步。可是那么多年来台港关系是落后于两岸关系发展的,我认为香港政府有一点点责任。在“钱七条”里有一个重要的一条,涉及两岸关系的台港交流事务,必须要得到北京的同意——这个就有相当的解释空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是涉及到两岸关系的台港交流事务?香港政府官员比较保守或谨慎的话,就不太敢碰,这就是大家看到为什么那么多的大陆高层官员可以到台湾来,而香港的官员不能来。 

  我们当然不可能完全知道其原因,但我相信原因不完全是在香港政府,其实很大部分在于北京如何看待台港关系,希望台港关系在现阶段发展到哪一个地步,我想这个才是问题的症结。 

  两地应该建立更直接的沟通管道和解决问题的机制 

  刚刚大家一直提到香港的签证,我自己从95年至99年在香港工作。这些年来,台湾民众到香港的签证变化过程,也可以说是台港关系发展的变化过程。98年,台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民间团体负责人应邀到清华大学参加一个重要的活动,北京那边的活动还有非常高层的领导参加。他想先经过香港再去北京,结果香港不同意他的入境申请。他可以去北京演讲,却无法入境香港,相信绝对不是北京的意思。这个事情他找到我,我就把这个讯息跟香港政府反应,我说这不太合理吧,假如让外界知道了,实在是件很突兀的事情,后来香港政府才同意他在回程的时候进到香港。这是台港关系没有随着两岸关系发展的例子。后来变成持有台胞证入大陆签证的,可以过境香港,这是第二步的发展。4月27日之后的改变,又是一个新的发展。 

  还有一种情况是香港政府的信息跟不上,像刚刚蔡秘书长提到的那一点。他已经当上局长了、或者当“经济部”执行秘书,但是香港入境处可能还没有他的资料,所以他可以进去,但后来香港知道他是局长就不行了。 

  曾经有一位“财政部”的高级官员,他在“财政部”当司长、次长的时候,可以拿多次证进出香港,后来他卸任后转任银行的董事长,香港反而不给他多次证,改为单次证。原因极可能是他当次长的时候,香港那边没有资料。后来他当银行董事长时,他担任“财政部”高级官员的资料,才呈现在入境处的资料库中。所以产生这种状况,不是政治因素,而是有时候信息有落差。 

  我期望,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港关系能够跟得上脚步,逐渐走向正常化,有一个更直接的沟通管道、更有效的解决问题机制,甚至在某个时候,香港也能够在台湾设立驻台机构。这才能够解决问题,也使台港关系正常化。这些都要双方互设机构之后才有可能。 

  官方交流欠缺不利相互优势互补 

  台港两地的民间交流或各种交流其实是非常多的。在经贸方面,贸易额非常大,港台之间相互的投资,如Hang ten、Esprit、屈臣氏……等等。两地的文化交流,譬如说通俗文化、电影、流行歌、影视明星等交流非常密切;两地人民的往来,虽然有人认为旅游方面还可以再增进,可是基本上数字并不算低,因为这些都是看香港对台湾老百姓有多大吸引力,或台湾对香港有多大吸引力来决定,所以民间的交流是不缺乏的,比较缺乏官方的交流。 

  另外双方在交流合作方面,因为大家不那么认识对方的优点,所以没有充分运用对方的优势或者学习对方的长处。 

  一般人看香港的长处,都会认为是香港的服务业或金融业,这些是我们台湾可以学习运用的优势。其实,香港也有很多其他地方,可以供台湾学习的。譬如在教育方面,特别是中学教育,他们的一套制度确实有台湾可以学习的地方,香港对学校、学生的评鉴体系都非常精确与周延。其他像城市规划、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等也做的很好。台湾的工业、科技发展经验,也可供香港参考。 
香港政府如果可以同意或是推动官方交流,我相信会带动两地老百姓、私人企业,或者是一般机构的交流、学习、会使大家更有兴趣瞭解对方,甚至运用对方的优势。我认为台港之间的关系虽然受到两岸关系的局限,可是我们希望还是能够慢慢发展、循序渐进,逐渐走向“关系正常化”的地步,让香港学习到台湾的长处、台湾也运用到香港的优势,这样对两地老百姓都有好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