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儒法分歧与当代中国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0-03-29 13:45:57  


 
  当然两者和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精神比都很不一样,但如果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至少我过去的理解是一种误会。儒家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个话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如果说光以刑法,老百姓虽然不犯法了,但老百姓没有羞耻感,监狱里面是治安最好的,谁都规规矩矩的,因为有惩罚。孔子的理想社会是“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要唤起他的尊严感觉,这样老百姓不但不犯法,而且有尊严。这个是孔子的理想,理想能不能实现呢?

  过去听到“刑不上于大夫,礼不下于庶人”觉得孔子很歧视庶人,但是我看了这一段文字之后,改变了看法。是《孔子家语》里的“冉有问于孔子曰:‘先王制法,使刑不上于大夫,礼不下于庶人,然则大夫犯罪,不可以加刑,庶人之行事,不可以治于礼乎?’孔子曰:‘不然,凡治君子以礼御其心,所以属之以廉耻之节也,故古之大夫,其有坐不廉污秽而退放之者,不谓之不廉污秽而退放,则曰簠簋不饬;饬整齐也有坐淫乱男女无别者,不谓之淫乱男女无别,则曰帷幕不修也;有坐罔上不忠者,不谓之罔上不忠,则曰臣节未着;有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之罢软不胜任,则曰下官不职;言其下官不称移其职不斥其身也有坐干国之纪者,不谓之干国之纪,则曰行事不请。言不请而擅行此五者,大夫既自定有罪名矣,而犹不忍斥,然正以呼之也,既而为之讳,所以愧耻之,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闻而谴发,谴谴让也发始发露则白冠厘缨,盘水加剑,造乎阙而自请罪,君不使有司执縳牵掣而加之也。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君不使人捽引而刑杀。(捽昨没反)曰:‘子大夫自取之耳,吾遇子有礼矣,以刑不上大夫而大夫亦不失其罪者,教使然也。’所谓礼不下庶人者,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礼,故不责之以备礼也。”冉有跪然免席曰:“言则美矣,求未之闻,退而记之。”孔子把为什么说“刑不上于大夫,礼不下于庶人”的道理讲得非常清楚。

  但可惜在我接受启蒙教育时,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详细的讲解,我们接受的孔子形象,是经过政治过滤的孔子形象。“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白冠厘缨,盘水加剑”,“闻命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君不使人捽引而刑杀。”这个是什么景象?为什么不用刑法来杀大夫?因为大夫是社会的贵族,是有体面的,不能有辱体面,如果大夫犯了罪,不用游街,像我们批斗刘少奇彭德怀一样,你自己回家切腹自杀就可以了。我们今天看日本的武士道觉得很奇怪。在春秋时代,中国就是这个样子,这就是贵族政治、精英主义。一旦进入“士”的阶层,你要有道义,有尊严,否则今天我们有些故事很难理解,说“二桃杀三士”,今天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人。现在一个县委书记腐败,抓起来,都指天画地,没脸没皮的,绝对不会自己回家自杀。孔子那个时候是贵族政治,你真正理解了什么叫贵族,就觉得一点都不荒唐,社会有了礼义廉耻以后,就应该是这样子。什么叫精英主义?精英不是开着宝马车,当了大官,精英是一种真正的气质,这个气质是你的责任感,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孔子那个时代的要求。

  孔子说:“所谓礼不下庶人者,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礼,故不责之以备礼也。”孔子不是说不尊重老百姓,看《论语》里面孔子对老百姓是很尊重的,到了一个地方,让他的学生去问路,学生对人家都得非常有礼貌,哪怕他是一个菜农。孔子到农民的村子里面去,“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大家在一块喝酒,“杖者”,年龄大的人走在前面,他才能跟在后面走,哪怕他已经当到了鲁国的司法部部长。但他说不能用礼来要求这些老百姓,这个怎么理解?现在的英国上议院和英国的白金汉宫门前经常搞一些列队的游行,还有大法官一出来带着假发,我们过去贫下中农看着还觉得挺虚伪的,但这就是贵族政治,社会对你的要求如此,你就得穿成那样。法官出来代表的是法律的威严,不是你人格化的行为,贺卫方老师过去提倡中国的法官也要穿法袍,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这一套东西不能对老百姓进行要求,不能要求菜市场卖菜的出门带着假发,问个菜价也作揖打拱的,孔子说的“礼不下于庶人”是这个道理。

  这个是孔子讲的非常清楚的道理,可惜在我们49年之后的教育中被有意的断章取义,加以曲解。导致今天中国老百姓的知识结构非常可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