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龙象之争:超级城市时代怎样生活

http://www.CRNTT.com   2011-05-02 08:25:11  


 
链接:

外媒:中国打造全球最大超级都市 相当26个伦敦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1年01月26日12:40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6日讯(王红娟)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Sydney Morning Herald)今天报道说,中国正在计划打造全球最大的超级都市,位于中国南方珠江三角洲附近的九个城市将合并为一,总面积高达16000平方公里,相当于26个大伦敦(Greater London。包括伦敦市区和郊区),比两个威尔士(Wales)还大。

  报道中说,即将诞生的这个超级城市将成为中国制造业和出口加工业的中心,从广州一直延伸到深圳。将被包括进来的城市包括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惠州和肇庆等。

  国际上通常将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称为超级都市(mega-city)。中国即将产生的这个超级大都市总人口将超过4200万,超过目前全球最大的超级都市东京。

  《悉尼先驱晨报》的报道中说,未来六年这九个城市之间将上马150多个大型基建项目,涉及交通、能源、供水和通信及宽带网等领域,总投资将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这些基建项目完工后这九个城市之间的联系将会大大加强,成为一个完善的都市生活圈。此外,广州还将修建高铁与香港相连。

  这个计划的提出者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马向明介绍说:“这个计划的设想是随着城市之间的进一步融合,居民可以更加自由地往来并分享不同城市的资源。”他表示,目前还没有给这个超级大都市规划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马向明说:“我们肯定不会仿照"大伦敦"和"大东京"的叫法,因为这九个城市合并成整体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超级城市体的梦想与现实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王玉光 2010年10月26日13:49

  经过多年高速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珠三角经济地理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穗、佛、深、莞率先出现同城化趋势,珠三角内部城市走向有机融合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美国国内进行了一次著名的产业大转移,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从“积雪地带”向“阳光地带”迈进。

  “积雪地带”是经济发达但气候寒冷的美国北部及东北部地区,“阳光地带”则是美国南部及西南部地区,阳光充裕,但经济落后。

  为弥合“积雪地带”与“阳光地带”的经济裂缝,从肯尼迪时代到里根执政中期,美国政府采取措施推动产业转移。这造就了日后持续的繁荣:从1978年到1983年5年间,美国消费增长最快的25个城市中,有19个城市属于阳光地带各州。当今几个举世闻名的高科技工业科研生产基地,其中有4个在“阳光地带”,比如加州的“硅谷”和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区”。

  如今,类似的故事正发生在中国南方的珠江三角洲。作为中国最富有的地区之一,在2009年人均GDP即已逼近1万美元大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线的珠三角,在领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30年后,开始“调头向内”,着力于解决内部发展平衡问题。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曾撰文认为,这种现象在“十二五”期间会集中出现,是新一轮的“沿海经济再造”。

  但广东的官员们却更愿意将其理解为一次“疗伤”行动:珠三角的GDP总量是粤北山区的5倍,是东西两翼的4倍;2007年,广东地区差异系数为0.77,全国是0.67。“热土”与“寒极”并存于珠三角内外,被官员们定义为广东多年不治的“内伤”。

  如何让“寒极”也变成“热土”,破解区域协调发展的难题?广东提出了一种新思路:用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冲破行政疆界、推动区域的联系、对接和一体化。

  8月下旬,一份旨在完成上述使命的《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正式出炉。规划提出,要在珠三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五大方面进行一体化布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