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历史探究:茅盾在“反右”运动中

http://www.CRNTT.com   2014-02-09 10:43:11  


 
  “丁陈反党集团”案,是文艺界“反右”运动中的一件大事。关于丁玲事件,早在“胡风事件”后就已经开始。从1955年8月3日起到9月6日为止,作协党组共召开十六次批判丁玲的会议,身为文化部长和作协主席的茅盾,并未积极参与。一来,他认为这主要是党内宗派问题,自己是民主人士也不便介入其中;二来,茅盾本人与丁玲关系还算要好,毕竟她是自己在上海平民女校和上海大学教过的学生,虽然丁玲1949年后的一段时间里得意之极了,但总也还有一份师生情谊。原本,这次批判在1956年有过“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短暂态势,然而在“反右”风暴来袭之时,丁玲的问题又被重新提起。从1957年6月6日到9月17日,中国作协党组扩大会议共举行会议二十七次,其中批判会是二十四次。

  茅盾起初依然作壁上观,直到7月25日的复会上,才勉强发言,表明自己的态度。1957年8月3日的第十次会议上,茅盾做了《洗心革面,过社会主义关》的书面发言。文中,他一面指斥丁玲说:“不肯承认错误,甚至花言巧语,企图再欺骗党,蒙混过关,那就是错上加错,愈陷愈深。如果这样地在大庭广众之中玩弄手段,公然欺骗党、欺骗同志们,而心里毫不感到羞愧,精神上没有负担,那只能是丧心病狂的人,才做得出来……对于丁玲同志的态度,我实在很失望。她今天的讲话很不老实。她还在那里打算用抵赖的方法混过关去”;一面警醒和点拨丁玲赶快承认错误,放下面子,不要以为承认错误“就从此不能做人了”。茅盾还说:“这样的洗心革面,是要忍痛的;但不这样忍痛,就过不了社会主义这一关!”可惜的是,茅盾好心的蓄意提示,没能帮助丁玲过关,而这些批判之词,则作为历史永载史册。

  8月7日,《人民日报》以《文艺界反右斗争的重大进展,攻破了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公开作了报道。8月11日,《文艺报》以《文艺界反右斗争深入开展,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阴谋败露》作了报道。8月6日,作协党组扩大会议第十二次会议开始把批判的矛头转向冯雪峰。8月14日,夏衍作了轰动文艺界的“爆炸性的发言”。《人民日报》8月26日以《冯雪峰是文艺界反党分子》为大标题,以“丁、陈反党集团参加者,胡风思想的同路人”为肩题作了报道。接下来是批斗李又然、艾青、罗烽、白朗。这期间,茅盾因“病”请假未与会。

  形势急转之下,在9月17日一千三百五十人与会的总结大会上,茅盾继陆定一、周扬、郭沫若后,做了《明辨大是大非,继续思想改造》的报告。文中,他继续批评道,“丁、陈反党集团”的文艺思想就是“躲在反对教条主义的幌子下的修正主义思想”,在思想品质上“就是严重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丁玲的个人主义尤其严重,她的行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到了不择手段,向党进攻”;“冯雪峰的文艺思想跟胡风的文艺思想基本相同”,都是“资产阶级主观唯心主义”,“上海文艺界不团结的现象是雪峰的野心与胡风的野心互相勾结而且互相利用的结果”;“章罗联盟有计划地向文艺界钻空子,妄图夺取领导权,而且也计划到如果夺不到领导权的时候就来个分裂,拉一批人出去办剧团,办刊物,唱对台戏”;“章罗联盟的这些阴谋,在不少场合是有党内的右派分子作内应的。丁、陈集团和党外的右派分子,和章罗联盟的成员,就有直接的和间接的联系。”最后他警告说:那些有反党言行的人,“在这次斗争中真能无情地解剖自己、洗心革面,从新做人;如果依然口是心非,希图蒙混过关,那就是最后毁灭了自己”。饶有意味的是,茅盾在这个讲话中,还针对“非党干部有职无权”的口号批评说,这“是从侧面来诋毁共产党的领导”,这些人“有的实在是没有尽职,有的实在是想要滥用职权、达到私人目的,或者达到小集团目的”。不知道是不是茅盾健忘,他在此前的政协会上不也是发过“有职无权”的牢骚吗?只是当初没有人予以指出,否则真不知道茅盾该如何辩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